第30章 截胡

皇上進屋,姜恒跟進來時,就想到了房子。

如今的永和宮,她住的是後殿一字型的正屋。雖是正屋,卻也只有三間房舍,算是個兩室一廳,姜恒就簡單分了客廳、餐廳和臥室——日常擺膳的是西廂房,睡覺和看書寫字的是東廂房,兩者隔著一間主廳,免得食物的味道熏染到書籍和床榻。

前殿可是有五間大房子的,她每回路過前殿,都會先想一下,自己搬到大房子裏去怎麽安排。起碼書房就可以單獨隔出來了。

想想就是件愉快的事情。

爭取盡早升職,入住大豪斯。

皇上看著她的笑臉,一時升起幾分想留下的念頭。

不過很快皇上就清醒地想起了自己養心殿還堆著半人高的密折。這是誰都不能替代的工作,只能他自己回去慢慢幹。

從康熙帝起,折子就分為兩種:一種是朝臣公開上折,這類折子不但皇帝自己能看,經手折子的內閣和六部官員都可觀閱,共同研討;還有一種就是直接給皇帝上的密折了,是一個帶鎖的匣子直達禦前,除了寫折人與皇帝,誰也不知道裏頭內容——非常方便告密,用來避免山高皇帝遠,皇上被地方官員欺上瞞下。

畢竟官員都是要混官場吃飯的,公開實名舉報的話,很多人沒有勇氣,生怕將來被報復,基本也就默默同流合汙了。

有了密折,私下能直接跟皇帝舉報不法事,就方便多了,密折在某些程度上也相當於證人保護制度。

擁有密折權的人越多,可以說皇帝能知道的天下事兒就越多。

只是這密折有一弊端,就是需皇帝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親自批復,不像普通折子一樣,可以送到內閣讓其余大臣幫著先批然後擬出處理意見,皇上可以省事兒。

因此先帝爺的時候,有密折權的人並不多,只有幾十個官員得此殊榮,屬於大清的稀有物種。

到了雍正帝,就覺得人數不夠了:只有幾十個人能秘奏?若是這些人糊弄事呢,朕豈不是還是閉目塞聽。來,朕給你們擴編一下。

這一擴,就擴成了一千多人。保證密折權覆蓋全國範圍,各省州甚至個別縣級官員都擁有‘秘密舉報不法事’的密折資格。

三月前,皇上一公布‘密折擴編制度’,朝臣們都是當場被震驚了:一千多人可以上密折,皇上您不怕累出毛病來啊。

故而皇上剛宣布這項政策的時候,他們都覺得不可能一直實行下去,等皇上批不動了,自然也就取消了。

尤其是剛擴編的那幾天,剛獲得密折殊榮的京官們都很興奮,紛紛搜腸刮肚尋了點兒事兒遞上密折體驗了一把。於是三天內,皇上就收到了三百多封密折。

大臣們想想這工作量都發毛,均在心裏道:皇上該消停了吧。

然而他們哪裏知道皇上是經過怎樣的肝帝的一生,三百密折對他來說就像開胃菜一樣。他甚至揮揮手,又增加了二百個密折編制名額。

朝臣們自此心悅誠服。

還有啥說的,皇帝是勞模,大家消滅偷懶幻想,挽起袖子來使勁幹活吧。

而今日,皇上養心殿裏堆積如山的密折,並不是他肝不動了,而是他特意將有關‘各地欠朝廷錢糧’的相關密折留了出來。終於等到了今日,各省密折俱全,他就做了計劃,準備今晚一總看完,算算總賬——看看到底有哪些地方哪些膽大包天的官員,至今還敢欠他的錢糧拖延不還!

他故意晾了幾個月沒處置此事,正好放放長線釣釣魚。

如今到了收網的時候了。

正因今晚有項大工程,皇上才在晚膳後,先出來散了散心,順腿走到了姜恒這裏來,算是活動下龍筋。

等回去往龍椅上一坐,就要專心致志熬夜,努力給國庫創收了!

誰料今日信貴人真是格外可人,皇上有那麽一瞬間,真有些想留下來。

不過到底是當今皇帝,工作的熱情和毅力,永遠是排在首位的,美人固然好,但在國庫創收面前,還是要退好幾程的。

他站起身來:“朕先回去了。”手裏捏著姜恒的茶單,也不交給蘇培盛,仍舊自個兒拿著。

姜恒自打確認了皇帝是誰,就知道這位有嚴苛的時間作息,自然不做挽留之事,連忙應了一聲,起身相送。

皇上卻忽然上前一步,空著的右手忽然一攬一扯,將人帶到身前來,低聲笑道:“怎麽不做石榴茶呢,朕喜歡石榴的味兒。”

聽裏頭皇上要起駕的蘇培盛,剛邁進來半個腳尖,一打眼看見這麽個狀況,又立馬退了出去。

我瞎了,我什麽也看不到。

姜恒現在簡直是怕了石榴兩個字,只輕聲道:“石榴……與茶不配。”

皇上搖頭:“朕覺得很配。你只管做,下回朕要來喝的。”

今兒實在是有事兒,等下回來,就可以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