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掉馬

姜恒確定劇情已經如奔馬般脫韁而去不會回頭時,已經是兩個月後了。

如果說原《信妃錄》是老父親,那這兒的劇情就好似個逆子。

首先就是,這兩個月來,年貴妃疑似失寵。

說是失寵是因為皇上只見過她一次,還是貴妃‘病了’求見,之後就再沒見過,且也沒再翻過貴妃的牌子。說是疑似則是因為,皇上又特意命人好好照顧年貴妃,不許人虧待她,什麽東西都仍舊按照貴妃的最高標準給。

而對比皇上只去看過一次貴妃,端午佳節貴妃求見都沒有見的是,信貴人姜恒兩月共被翻了四次牌子。

四次看起來並不多,但問題是,皇上這倆月總共翻了四回牌子。

張玉柱都愁的徹底瘦下來了:原來,我的工作只是短暫的恢復了一下嗎?

姜恒出了儲秀宮第一個月時,貴妃還常對她冷眼加冷語,每日似乎都在等著捏她的錯。

可後來貴妃也被疑似失寵搞慌了,就先扔下姜恒,一門心思去研究怎麽讓皇上喜歡。據說翊坤宮這些日子催逼著內務府置辦新的胭脂水粉,宮裏也忙著秘制新的熏香,做新的衣裳首飾——貴妃相信皇上不過是覺得新人一時新鮮,終歸皇上是個念舊情的人。

姜恒確認下來是皇上本人不對勁的時候,已經到了炎炎夏日。

秋雪將從內務府書庫領來的《龍文鞭影》和《鑒略妥注》交給姜恒。

秋雪領的時候,內務府管書庫的太監還笑道:“一般娘娘小主,也就要些《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的書,最多再加一本《幼學瓊林》——信貴人要的這幾本可是少見呢。”

內務府有一處書庫,專放市面上流行甚廣的普通書(當然要是正經書),以備妃嬪索要。

尤其是這些幼兒啟蒙讀物,書庫內備了許多套——這些娘娘小主們自己不一定看,但一定會要一些幼兒啟蒙書擱在屋裏,這些幼教書,簡直就像‘葡萄、石榴’等代表多子意義的圖紋一樣,是一種吉兆,而非一種實體物品

備下這些,意在冥冥中傳達信念給送子觀音:看,我們給孩子的書都備好了,就等著孩子來了。

書庫太監將書用油紙包的嚴嚴實實,遞給秋雪,又帶著奉承笑道:“信貴人恩寵多,這些書拿了去,過不了多久,定然會有好消息的。”

秋雪給了銀子,謝過這太監,拿了書就走,離了書庫卻搖頭:她們貴人要書才不是為了用幼童啟蒙書本招孩子,根本是自己看的。

待秋雪走了,那書庫太監想起自己方才的話,卻也搖頭:唉,這世道變得真快。先帝爺是幾乎沒有一日不翻牌子的。然而到了當今萬歲爺這裏,信貴人這種一月兩次侍候聖駕的,都成了受寵的標杆。

姜恒正在書案上寫字,紙頁兒分作兩溜兒,一邊寫漢語,一邊寫滿語。

她要內務府這些幼童的書,因裏頭是滿漢雙語,正方便她一邊學語言,一邊練字,兩不耽誤。

秋雪還悄悄說過:“貴人,奴婢知道您出身滿洲大族,凡寫字說話都忘不了用國語(滿語),但其實這宮裏宮外的,國語用的越來越少了。”遠了不說,太後本人包衣出身,滿語就很平平。

但姜恒一直覺得學語言能給人一種平靜——睡不著的時候背背英語單詞,那睡眠質量立刻翻幾番。

何況女主本身出身滿軍旗,設定就是會滿語,她不能在這種技能上脫離人設。而第二語言,又不能靠突擊學習,須得天長日久的練習才行保證不忘不生疏。否則逢年過節的,宮裏行滿族祭祀大典,皇上說起了滿語,自己這‘瓜爾佳氏’瞪眼睛,也是一樁麻煩事。

她為了練習滿語,還把她的數據庫更新成了雙語模式。所有記錄造冊的物品,全都是滿漢雙語標注。

秋雪把新得的幾冊書,在案上齊了齊,然後關切道:“貴人別站久了,您昨兒才崴了腳呢。”

姜恒正好抄寫到:“元日飲人以屠蘇酒,可除癘疫。”

聞言就暫且擱筆:“其實我方才是坐著練字兒的,但站著寫慣了字,就總覺得坐著怎麽都用不上力。”

秋雪就上前扶著她坐到南窗下的炕上去。

又搬了一張矮腳方凳來。姜恒脫了花盆底,踩在矮凳上,然後俯身邊看邊跟秋雪道:“我覺得腫消了好多了,你覺得呢。”

秋雪也認真觀察了一會兒,然後道:“看著好多了,但等毛太醫回京,還是請他親自來診一診。萬歲爺都許了貴人叫毛太醫看診的大恩典——毛太醫可不是好請的。”

姜恒就嘟囔了一句:“為了請這毛太醫,也是丟了大臉了。”

秋雪聞言都忍不住背過身去笑。

想起自己扭腳的過程,姜恒頗有幾分郁悶:昨日,一個尋常的黃昏,她也只是尋常地穿過禦花園,準備去中正殿拜見下佛祖。誰料經過禦花園湖上玉帶橋的時候,湖面上一只雪白的大天鵝忽然就瘋了似的竄上來,對著她‘嘎嘎’沖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