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試用期

若說投胎的學問和運氣,年貴妃也很是不差,除了出身是漢軍旗這一點略有遜色外,單看其父兄的官位,年氏亦是妥妥的起跑線式贏家。

其父年遐齡是正二品的湖廣巡撫,其兄年希堯和年羹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官位都沒有低於正二品,尤其是年羹堯,現任從一品川陜總督,年紀不過三十出頭,就已經是鎮守一方的要員,人人都道將來前程必然更大。

上天似乎格外偏愛年貴妃,就那一點出身是漢軍旗的遺憾,上天也給了她過人的美貌和才情作為彌補。

【年氏入雍親王府,就如同朝陽升起令群燭無光般,將雍親王胤禛的側福晉和侍妾們比的黯然無光。】

在《信妃錄》原著中,年貴妃絕對是頂流級別的配角。

女主走的是溫柔無爭,風中搖曳的真善美小白花之後期發力長跑路線,而年貴妃則是轟轟烈烈纏綿悱惻卻後勁不足的璀璨煙花終將凋零路線。

在前期的故事線裏,寫書人對年貴妃的著墨極多,尤其是對她的美貌和得寵,那是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都不落下。

因而這會子哪怕不聽外頭的新人秀女團議論,姜恒也很清楚的記得,這回年貴妃做了什麽事兒。

且說《信妃錄》的時間線,並非歷史上的大清時間線。在這個世界裏,四爺不僅提早了十年,年僅三十五歲就登基為帝,還是個‘冷峻嚴正卻俊美過人,’收割無數芳心的帝王。

然而作者給了四爺言情男主頂配式英俊容貌,給了他提前登基的優厚條件,卻也讓他少了幾個子嗣。

歷史上的年貴妃,入雍親王府十年,生育了三個阿哥,可在《信妃錄》中,甭管是雍親王府年側福晉還是宮中的年貴妃,這幾年來都沒有生養。

不過歷史上的年貴妃,雖育有好幾個孩子,但所有的孩子都陸續夭折沒有一個長大成人。若是她本人能選擇,不知這兩種傷痛會作何選擇。

史冊且不論,只說《信妃錄》的世界裏,如今雍正帝的兒子只有三個——齊妃李氏所出的三阿哥弘時,熹妃鈕祜祿氏所出的四阿哥弘歷,裕嬪耿氏所出的五阿哥弘晝。

其實對於帝王來說,有三個兒子並不算很少。

要是把雍正帝放在明代,這子女數目已經能到中遊水平了。甚至在大清的晚期,有三個兒子都絕對是超額完成任務的帝王。

無奈,雍正帝所處的年代在生孩子方面太卷:其父康熙爺於子嗣上簡直是天賦異稟,哪怕去掉許多夭折的孩子,也留有幾十個子女。於是在先帝龐大的子嗣數據庫對比之下,就顯得雍正帝瓜果稀疏,讓人說不響嘴。

姜恒記得,自己看的不少清宮劇和小說,都會提一提雍正帝子嗣少這件事。還有人因此戲稱的雍正帝在一堆兄弟裏殺出來登基是‘地獄模式’,而他因兒子稀疏,乾隆帝就變成了‘簡單模式’,輕松勝出。

於是在先帝爺過了周歲祭禮後,在太後娘娘的主持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選秀活動。太後旨在要讓皇上的後宮百花齊放,當然最重要的是百花齊放後要多多結果,兒女都好,十個不嫌多,八個不嫌少,反正皇室都養得起。

據說太後還給皇上制定了一個五年至少抱三個的‘五三’小目標。

但這場選秀無疑深深刺痛了沒有子嗣年貴妃。

雖說她正當妙齡,然她已專寵近五年卻沒有過身孕,許多人都暗諷暗疑,甚至連她自己都懷疑自身體質是很難有身孕的。

這一直是她的一塊心病,也是年家上下的心病。

皇上只有一個,天子之心再胸懷博大也是有限的,裝下整個天下後,留給後宮的就不多了。

在這宮中,又素來有皇嗣重於妃嬪的說法。

於是在年貴妃看來,這一批新入宮的秀女,不但是來跟她搶皇上寵愛的,更是來跟她搶未來的生存空間的。

她怎麽能忍。

姜恒不知道歷史上的年貴妃看著四爺登基後,新人們一個個入宮忍沒忍,反正這書中的年貴妃可是沒忍:她精準出手,以協理六宮的貴妃身份,將這一次通過大選入宮後的十六名秀女暫且都壓在了儲秀宮。

美其名曰,新人入宮應先習宮規,有所教化,知道如何做一名宮妃,才能更好的做好妃嬪,共建和諧後宮。

實際上制定了圍欄計劃:讓新人們在儲秀宮進行為時一個月的宮規學習,這還不算完,最後新人還要通過教習嬤嬤們的考察,考不過的照樣不能出儲秀宮,要繼續‘深造’。

姜恒倒是很習慣:這就是新人入職試用期嘛,一個月其實不算長,一般三個月才是基本量,很多單位還是六個月沒有獎金的試用模式。

而試用期考核,考核通過才能正式留用,在她這種職場出身的人看來也很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