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5頁)

葉嘉難得早上不急急忙忙趕去瓦市,在院子裏轉悠了幾圈就去了後院。

八月下旬以後,開花的辣椒就跟突然開竅了似的,花一謝,那細長的辣椒就一個又一個地蹦出來。茄子就不必說,已經結出果子。葉嘉在寒瓜地裏小心地數了數,結出了小二十個寒瓜。其中有三四個已經長得有盤子那麽大。

形狀特別圓,色澤也很深,看著就知道很甜。

葉嘉瞧著忍不住搓手,穿到這破地方她居然能吃上自家種的寒瓜,當真是運氣不得了!

盤算著還有多久能瓜熟蒂落,葉嘉又轉頭去了後廚。

朝食攤子是不能就那麽放棄的,如今西施攤的名頭也打出去。豬頭肉依靠西施攤的幌子賣起來的,如今鎮上大部分的食客都是靠認幌子找攤子。她鋪子還沒盤起來,將來若是要引流,還得靠西施攤,自然不能松懈。

韭菜雞蛋餅跟蘿蔔餅都是應季的吃,雜糧餅倒是沒有這個說法。若是做雜糧煎餅,估計能一年做到頭。葉嘉心裏琢磨著,就去後廚挖了一大勺的雜糧粉回來,按比例調制面糊糊。

所謂的雜糧,就是黃豆粉、綠豆粉、苞谷粉、摻和一點粟米粉。四種糧食的細粉加點低筋面粉,其實就是小麥粉。調和到一起去,添點兒老面,加點鹽,加多點水攪拌成面糊糊,再拿個鏟子按一按。這麽按一按,能讓面更勁道。葉嘉真是個吃東西很講究的人,也多虧了她吃什麽都喜歡自己試一試。雜糧煎餅她往日就做的不錯,還會自制醬料。

正好後院有幾個辣椒也長出來了。雖然沒能磨成粉,但葉嘉去摘了好幾個大一點的辣椒洗幹凈剁成了碎。弄黃豆醬、芝麻醬、枯茗粉、再用油和碎辣椒炒了個醬便能用。

孫老漢早早就起來了,帶著兩小孫子去附近的樹林子裏撿柴火。此時剛好背著一大簍子的柴火回來。

撞見葉嘉在忙,放下柴火就過來幫忙燒火。

葉嘉那邊還揉了面,擀成薄皮折疊,拿刀切出來擱油鍋裏炸。

其實葉嘉不愛吃煎餅果子裏頭的薄脆,總覺得油太大,吃了心口澇得慌。但是那麽多愛吃雜糧煎餅的人都喜歡加薄脆,定然她的喜好是少數。葉嘉這邊才把薄脆炸出來,那油炸澱粉的味道就香的一屋子的人都湊過來。蕤姐兒起來頭發還沒梳,又細又軟的頭發七拐八扭地頂在腦袋上。

孫家兩小孫子也看得眼巴巴的,葉嘉幹脆炸了就給三小孩兒一人一個。剛出鍋的還燙得很,但不妨礙他們一個個拿小牙搓著吃,香得葉四妹都嘴饞了。

“再等等。”葉嘉把鍋裏多余的油撈起來,擱了一點油把醬料給炒出來。

滋啦滋啦的油爆醬料的味道可比炸薄脆香多了。葉嘉炒了一大缽的醬,拿筷子沾了一點嘗嘗。還別說,雖然沒有辣粉和味精耗油,但這個味道已經是很可以了。還是把煎鍋拿出來用,攤煎餅自然不能用大鍋,不然面糊糊一到進去就糊了,也拉不出來形狀。

葉嘉其實覺得弄個煎餅鍋更好,但沒有工具就將就著做。她特地找了個木推子,就是一個木板上定了個木棍,形狀大差不差的,洗幹凈就湊合著用。

勺子舀一大勺面糊放煎鍋裏,就拿那個木推子給它推勻了。而後打一個雞蛋上去給它一點點兒刮開。葉嘉本人是喜歡吃芝麻的,撒點芝麻放上頭,等到面糊成型,蛋液也成型。就弄個鏟子給它鏟翻面兒。後頭煎一煎,看差不多就能往被面抹醬料。

這時候也沒有火腿腸,家裏也沒有做好的雞肉。就葉嘉剛才炸的薄脆。想著這麽吃也吃不出雜糧煎餅的美味,葉嘉憶起家裏還有些豬頭肉,指使著葉五妹去切成薄片:“多切一點。”

葉五妹手腳可快,沒一會兒切出一大碗豬頭肉。葉嘉就拿個筷子夾了不少,灑了點蔥花和鹹菜碎。薄脆那麽一擱,拿筷子卷巴卷巴就遞給了余氏。

余氏在一旁看半天,老實說,她沒覺得雜糧有什麽好吃的。家裏好長一段時日吃雜糧窩窩頭,她覺得那味兒怎麽都不能比白面香。不過這會兒看葉嘉弄出來的東西味道聞著還不錯,一口咬下去,又是脆又是蛋香又是醬香的,可差點沒把她舌頭給燙沒了。

多吃了幾口,話都來不及說,她就連連地點頭。

葉嘉又給卷了幾個,每個人都說好吃。孫老漢喜歡那蔥跟肉混在一起的味兒,連著又往餅裏頭舀了一勺蔥花。葉四妹拿了一個進屋去給養傷的阿玖,余氏扭頭就來問葉嘉:“嘉娘,若是朝食攤子該買這個,咱得賣多少錢啊?這又是肉又是蛋的,買少了咱都要虧心的。”

“那倒不必,咱這是做給自家人吃才又是肉又是蛋,賣的話可以看情況給。”葉嘉吃不了一個,吃半個就飽了。剩下的一半捏在手裏,“就像我,我就不愛吃薄脆。旁人若是不加薄脆,咱可以給少算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