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3頁)

在他家的治下,至少給當地百姓留口飽飯養活人口,遇到災年還要振災。那種生得多養不活的,他家買走養大,培養成小廝武仆、府兵、兵卒,只要他們肯上進拼命,都有機會掙出個前程。

清郡、尚郡處於久經戰亂荼毒之地,百姓要說活得有多好,其實很難的。一代代人不停地戰死,包括他家。他娘親家裏,到他這一代,只剩下他了。他阿爹兄弟姐妹五個,如今只剩下阿爹這一支。為什麽他阿爹非得要幾個姐姐也學武、學打仗,學帶兵,因為不知道哪天家裏的兒郎可能一下子就都死了,她們得自己立起來保護自己,甚至在家裏沒有人的時候,得像他阿娘那樣,撐起一族一郡。

他沒去過清郡和尚郡,但從小跟這兩郡出來的兵卒子混在一起,在他們想念故鄉的時候,聽到他們提到那邊的情況。

淮郡沒經過戰亂,治下的百姓卻比戰亂之地的百姓還要慘。

陳郡窮,那是因為以前屬於陳國。十幾年前,讓老承安伯帶著十萬楚郡兒郎打進去,給他打廢了。老承安伯帶著十萬楚郡兒郎追著陳國舊部進入草澤,只回來六千,自己也殘了。陳郡最後讓老皇帝摘了挑子,派了現任郡守謝有文的爹當郡守。謝有文是當地大族,他爹掛了後,他又繼任,可以說是跟在皇帝後面撿了個便宜。打陳郡功勞最大、為皇帝出生入死的承安伯家,落到最後連老窩子楚郡都丟了,這會兒窩在長郡。

賴瑾覺得大盛朝的世道,有時候挺讓人一言難盡的。

他感慨了一回,便讓新上任不久的功曹余修統計戰功,讓兵卒子們做飯,敞開肚子吃飽,休息一晚,明天得兵分兩路繼續進攻。

兩路大軍,十萬人直奔下一個縣城,曹縣,另外三萬人清理山陰縣治下各鄉的豪族。

賴瑾在大軍出發前,下達戰令:“把塢堡全拆了,塢堡裏的豪族一個不留,全誅!塢堡中的奴仆、家兵通通算作戰俘,押去修路開荒!那些種地的莊戶農人,以後都是我的,得給我們種糧,一個都不許動。誰敢動一個農戶,我要誰的腦袋!”

拆了塢堡,拆除地方豪強武裝,將來好治理。

他不想傷百姓,但直說容易招人翻白眼,不被當回事,因為百姓是賤民,命賤,是人人可欺的。在大盛朝的人心裏對權貴充滿畏懼,打狗要看主人,有主的,就不好欺負。打下地盤,把百姓劃成他的人,傷他的人,那是得罪他,問題就大了。這樣一來,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不敢輕易傷民了。

往後打其他的郡縣也是這樣。

大部分兵卒都是農戶出來的,聽著將軍這命令嚼一嚼,心中也是百般滋味,還有點窩心。他們出自多戰之地,最是知道戰爭之下的百姓有多苦了。

三萬人打塢堡自然不能分兵,反正塢堡跑不了,又無法聚成氣候,挨個打就是了。

經過一夜,各鄉的豪族已經收到消息,紛紛準備禦敵。

他們面對這麽龐大的大軍,想要連合,都怕叫人堵在路上。從山陰縣城出來,有好幾條道路通往不同的鄉,沒人知道大軍會從哪邊走,是先打誰,還是一起打?這時候,各豪族都只能自保,顧不了別人,無法聯合便跟散沙沒區別。

淮郡的豪族,跟長郡還不一樣,戰鬥力差遠了。

長郡地處沖要之地,經過無數的戰爭,治下的塢堡修得又高又堅固,比山陰縣城的城墻還要堅固。

淮郡遠離京城,離草原又隔了一個陳群,幾乎沒什麽戰事,修建塢堡只是因為家裏屯糧多,別的地方都修了塢堡,覺得那樣安全,照著式樣修一修,墻不夠高也不夠厚,比起普通的民居大院,也就是墻頭上多了些能站人的地方。

他們養的家兵人數也不多,大多數只有幾百人,不少小豪族的私兵中,只有當頭目的才有甲衣穿,其余的只有把鐵矛。想臨時招鄉勇進來禦敵,沒有備多余的武器,連臨時戰鬥人員都湊不出。

這樣的力量,抵禦小股山匪是足夠了,遇到大軍,不堪一擊。

幾萬大軍攻打塢堡,把塢堡團團圍住。

他們就近砍大樹撞墻、墻門,一會兒功夫就把門撞破了,三尺厚的塢堡土墻撞出許多大洞。

鎮邊大軍從墻洞裏、大門口沖進去,見到穿著錦鍛綾羅的人直接斬殺。

他們見到身穿甲衣手拿武器的,腦袋立馬就給砍了。十畝地到手!

這一戰血洗山陰縣所有豪族,得收多少地。將軍一向闊氣大方,分地不太可能分不產糧的山地,很可能會分產糧高的中上等田地。

各營之中,混有督察營的人,沒誰敢為了點獎賞便拿自己的腦袋、前程冒險,去用仆人、壯農的腦袋冒領戰功。殺良冒功,除軍藉,斬!死了連點撫恤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