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5頁)

看得劉團一個沒忍住,直接笑了出來。

他走過去伸手在衛嚴的腦門上拍了一下,罵道:“美死你了。”

衛嚴也不生氣,哈哈大笑:“可不光美死我了,你現在不也美死了?”

直說的劉團不得不跟著點頭。

“這才是人過的日子啊!”他在衛嚴的床邊坐下來,感嘆道。

衛嚴臉上的笑容稍微收斂了些。

他轉頭望向陽台外面,看著那依然很密集的小雪粒子,語氣輕緩卻堅定的說:“會好起來的,這樣的日子會變成常態。”

劉團順著他的目光望向外面,沒有接話,卻鄭重的點了點頭。

為了晚上怎麽睡雙方再次起了爭執。

劉團堅決要去另外兩套房子中的一套去住。

他的理由很簡單——那邊什麽也不缺,床、被褥都有,只要拿過去一個爐子,就是美好生活了。

絕對沒有必要再給家裏添麻煩,重新撐床這種事兒更是沒必要。

可沈家的人堅決不幹。

開玩笑,他是因為什麽去的醫院?

那可是心臟出了問題。

要是讓他一個人住到那空房子裏去,還不如幹脆讓他住團部呢!

好歹還有個小張照看著。

更何況,怎麽就什麽也不缺了?

那兩套房子是什麽都有,可多久沒住人了?

估計屋子裏的被褥這會兒都潮得能擰出水來。

這怎麽住人!

雙方說了半天,誰也不讓誰,一直爭執不下。

最後還是家樹提出了建議。

家樹說他搬到隔壁時宸的房間裏去住,反正現在時宸也不在家,就算是回來了,他們倆住一間房也住得下。

把他現在和老爺子一個屋的床位騰出來給劉團,既方便老爺子看護他,也不挪床騰地方的大動幹戈。

彼此都方便。

他的提議總算是得到了全體的一致贊成。

於是劉團就這樣也在沈家住了下來。

之前小張說的那番話也不算誇張,他說要是劉團去了家裏,那估計家裏天天都要很熱鬧了。

就算是團部這邊的幹事們卡一下,能分擔的分擔一點兒,可是還有很多事必須要由劉團來做決定。

結果,就在劉團住進沈家的第二天,家裏的人就開始絡繹不絕。

沈父一大早去澆菜的時候就把十八樓的鐵門給打開了,就是預估到會有這種情況。

可他還是沒想到,那來來往往的人會從早上七八點一直到晚上七八點十幾個小時都沒有停。

即便家裏的爐子一直燒得旺旺的,那客廳都被這來來走走的人給搞得沒有一點熱乎氣了,連衛嚴都被老爺子給強行命令搬到了沈父的房間裏去暫住。

劉團抱歉極了,幾次提出要跟著人一起離開,都被家裏給拒絕了。

沈父、沈母更是不停事兒的給他還有來人準備開水,還要時不時的塞一個兩個餅子過去。

因為不看著他們忙碌這一天,真的無法感受到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劉團在沈家並沒有住太久,第三天的時候他就待不住了。

因為老爺子給他開的中藥一個療程是七天,所以被沈父沈母強行又按著住了幾天。

可後來團裏來人說總部配發的第二批燃料以及物資已經到了北寧。

別說劉團,連衛嚴都憋不住了,第二天就不顧一家人的阻攔回了團部。

他們走得極為匆忙,連那天劉團要吃的中藥都是沈母熬好後,沈淙又給送過去的。

沈淙之所以去團部並不是單純的給劉團送藥,她和桐桐也同時接到了通知,被招募過去參加修建溫室的工程。

現在國家和E國的合作項目越來越多,收到的物資也日益增多。

就好像燃煤,如今收到的除了能供應老百姓們正常的消耗之外,已經有余力來供應農用溫室的需要了。

現在的雪終於停了,可溫度越並沒有回升的跡象。

這種情況下,人們能夠做的只有適應環境,學習在新的環境中生存。

這對於大家來說,其實也並沒有很難。

想當初,炎熱,幹旱一連持續了兩年還多,大家不也都活下來了嗎?

更何況現在還有了國家的支援。

沈淙和桐桐最先去的是農學院的蔬菜基地。

這裏因為最早是隸屬於農學院的種植基地,所以無論是從資源配套還是面積,包括基地的工作人員的能力都是全市最強的。

所以,他們也是為市裏提供糧食最多的地方。

現在市民們的生活用糧最少有三分之一都出自於這裏。

這一次,市裏決定要在農學院的基地建造十個最新型的大溫室。

說是最新型,其實也新不到哪裏去,只是相對而言。

因為基礎建設在大地震的時候遭到了滅頂的災難,所以到現在建築材料這一塊兒,生產和需求也還是有極大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