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3/4頁)

之後就進入了自由討論的階段,當然主要是專家們提問,向居民們了解情況。

之後也就大家的存疑做出了解答。

在會上,果然有好幾個專家的關注點都在沈家的土壤上。

他們圍著沈建義問了很多問題,最後直接跟他說要去現場檢測一下他們家的土壤,說他家的土質和別的地方采集到的土質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事先已經心裏有底兒,沈建義沒有表現出一點慌張。

他笑著打哈哈:“能有什麽不同啊,還不是一樣的地?”

工作組一位年齡大的老同志直搖頭:“還是有不同的,我們需要到現場去看看。”

“你們是覺得我們家的土長出來的蔬菜好吧?其實不光我們家,我們小區種出來的蔬菜都好。

你們看看小錢家的,還有孫晴家的。

他們最早用的是我家的院土,後來可都是自家院裏深挖出來的土,種得不比我們家的差。

哎,我覺得是鎮子上那些人匯報的時候誇大了,那時候主要是全小區就我家菜長得好,他們就說得誇張了點。”

沈建義感嘆道。

工作組的人笑了笑,沒有反駁,可態度很是堅持,一定要去現場做一個檢測評估。

對於這樣的要求沈家自然不可能阻止。

不僅不能阻止還得配合。

所以他們不僅帶著工作人員去了家裏,還帶著他們參觀了後院和四樓。

當然,在此之前顧老爺子已經把之前布的陣給撤了。

三樓的中藥種植園沒有去,因為那裏是離陣盤最近的地方。

而且老爺子一直非常擔心還有新的瘟疫會發生,之前對於中藥的種植沒有進行什麽控制,只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收獲更多高品質的材料。

所以,那裏無論土壤還是未長成的藥草都不方便給外人看到。

工作組的人在家裏待的時間並沒有很長,他們拍了一些照片,然後取了土壤,另外還摘取了一些菜苗。

那位老人對沈家四樓樓頂種植的玉米和花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追著沈建義又問了很多的問題。

聽老人說了一些情況,沈家的人這才知道,不僅是鎮子上有試驗基地,全國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同樣的種植試驗基地。

這些基地目前主要還是種一些耐旱的蔬菜。

雖然各地方采取的方式不同,但種得好的絕不止小區這一個地方。

有一些城鎮的蔬菜種植已經成了規模。

但是糧食種植這一塊兒就問題很多。

這樣炎熱幹燥的天氣是非常不適合植物生長的,即便是一些耐旱的作物。

在播種的初期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成活,即便活了也長得不好。

反正像沈家這樣種在樓頂上,頂著烈陽,又悶又熱的環境下還能長得這麽壯實的苗兒他們之前並沒有見過。

說到這兒,老人家的表情現出了深深的憂郁,直言自己無能,無法為國家分憂。

還說就算是搭上這條命也一定要想出辦法,解決糧食耕種的問題。

工作組走了,沈家的人誰也沒有精力再去做別的事。

大家全都坐在客廳,相對無言。

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考量,可是誰也不想先開口。

這樣的沉默持續了很長時間,包括後來各自去幹活的時候,大家都沒有了平時的活力。

全都沉默著。

這樣的氛圍實在是和平日裏不同,以至於顧愷一進家門就感受到了。

顧愷在小區解封後就跟著朱師傅一起出去接活了。

對於這個新收的小徒弟,朱師傅還是很滿意的,有點什麽活兒都愛叫著他,工作的時候也不藏私,把自己會的東西傾囊相授。

顧愷對這個師傅也很尊重,平時只要朱師傅找,他肯定都會跟著去,再苦再累也不言語。

這一次也一樣,他們接了一個整修電路的活兒,足足忙了半個月。

按理說今天也沒到能回來的時候,可下午在鎮上顧愷遇到了小區裏的一個熟人。

熟人告訴他家裏來客人了,他那個在部隊做軍官的妹夫來小區了。

聽說衛嚴來了,顧愷肯定得回來見見,所以他就找師傅請了個假,抽空回來一晚上。

誰知道一進門就見全家人都板著個臉。

“這是出什麽事了?”顧愷一臉困惑。

“不是說衛嚴來了嗎,他在哪兒呢?”

顧愷四下裏張望了張望,自然沒有看到人。

他想了想,面容變得嚴肅:“是不是衛嚴出什麽事兒了?”

“別瞎想。”沈建義沖他擺了擺手:“衛嚴沒事。”

然後他指了指客廳,示意女婿先進去,然後對大家說:“都別忙活了,顧愷也在家也待不長,正好趁他回來,咱一家人都到齊了,那就把會開了,一起商量商量吧。”

大家心裏都有話說,自然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