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調研組來了。

這個調研組來的人大家都還認得, 就是之前最早來小區取土去做檢測的那批人。

這些人來了之後也沒幹別的,依然是先挨個參觀了院裏幾戶種菜最好的人家,然後把他們種菜用的土取樣拿去檢測。

這種事現在都屬於基操了, 隔三差五來一遍, 大家也都沒什麽感覺,讓他們隨便。

可他們這次並沒有很隨便。

他們竟然就在小區裏住了下來。

而且他們小組成員似乎還做了分配,哪個人負責哪幾家都是固定的。

之後的日子裏, 每天這個人就會在他負責的居民家裏轉, 看他們怎麽種植,還事無巨細的問一些問題。

問他們一些諸如這盆菜是幾號種的,幾號開始發芽的?

什麽時候收獲的第一批菜,大概收了幾斤?

問得詳細極了。

不僅問詢,他們還會盯著居民幹活。

按理說他們一個個都是專家,懂得應該更多, 可是對於怎麽種菜他們並沒有給居民們什麽建議, 就是在一邊靜靜的看,認真記錄。

問的話就笑眯眯一句:“你們按平時操作就可以, 我們只是來了解一下情況。”

態度很好, 卻看得人心裏說不來的感覺。

沈家自然也是有人負責的。

而且因為院裏人最早的土壤都是從他們家挖的,負責記錄他們家情況的人還是這個考察組的負責人。

這人年齡在組裏算是大的, 五十多歲了。

許是年齡大的人覺少,他每天來沈家的時間可規律了。

早上太陽剛初他必然就會過來敲門,每次來都正是沈建義起床正準備給種的菜苗澆水的時候。

這人很有禮貌, 每次來也並不進屋,更不窺視沈家的生活。

人家就在後院待著, 看沈家人操持。

等他們把菜苗收拾好開始幹別的活兒了, 那人就告辭, 然後晚上再到要澆水,要收拾的時候他就又來了。

他開始的時候也和組裏其他人一樣,會和沈建義聊天。

問他這些菜什麽時候種的啊?種的時候是怎麽操作的,土裏上基肥了沒等等問題。

可後來他也發現了,估計沈老頭年紀大了,雖然種菜的時候也會有意按照那些教程采取科學種植,可很多時候還是靠估摸。

他可做不到什麽都記得住。

從他這兒能夠問出來的,還不如組裏其他成員從院裏幾個小年輕那裏問出來的多。

說起來這院裏是真有那種特別心細的人,還有人特意做了種植記錄,將整個種菜周期寫得明明白白。

那才是給他們提供了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於是後來這人也不問了,就樂呵呵的跟在沈建義的後面,看他操作。

開始的時候沈家還有點防備,他在的時候就只袋子後院忙活。

可樓頂上那麽些育苗架,但凡注意點的人又怎麽可能會看不見呢?

更何況那上面種的東西將來總是要被人知道,所以沈家也沒有再隱瞞。

沈老頭去收拾的時候也會把那個組長帶上。

這可就是驚喜了!

即便是那位組長也沒有想到,沈家竟然已經在天台上種起了糧食!

而且那玉米和花生都已經長出了老高,明顯活下來了。

這是什麽天氣啊?

幹燥、高熱,這天就算是正經的老農也很難把玉米、花生種活的,更別說還是在天台上,用種植箱種了!

這個發現才是真的讓整個調研組的人全都大喜過望。

畢竟比起種菜,如果利用小空間,在幹旱缺水的情況下種植糧食才是他們以後要攻堅的大方向。

調研組原本計劃是在小區待三天,了解一下情況回去匯報就算是交差了。

來的時候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趟竟然會收獲滿滿。

通過深入了解之後,他們發現這個小區在農作物種植這方面確實有很多可取之處。

居民們試驗總結出來的經驗甚至直接就可以拿來用,可以立刻大範圍推廣。

比如那個立體種植。

將蔬菜種在小的容器內,雖然開始的時候比較麻煩,但是省土省水啊!

而且因為占用面積小,還方便打理,也不用占用全勞力,老人和半大孩子做熟練後也能勝任。

雖然這樣種出來的東西,產量方面和大面積農田耕種必然有差距,但在現階段幹旱缺水,土地汙染嚴重,各種天災頻繁的情況下,已經算是非常好的過度方式了。

而且除了農村,即便是在城市小家庭也很容易操作,非常值得推廣。

調研組的人在小區一共住了五天。

臨走的時候拉著石磊他們的手感慨到不行,直說他們是整個地區自救能力最強的聚集點,為其他居民區做出了典範。

因為太過於激動,對於小區提出的想要更多品種的菜種以及沈家提出的想要一些土豆回來催芽的要求全都毫不遲疑的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