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為了防止有人偷懶, 小區將居民按照全勞動力,半勞動力,無勞動能力三個等級做了劃分。

年齡十八到五十五周歲之間無殘疾的男人全部被劃為全勞動力。

這些人無論你出不出去攬活, 每天都要給小區交一兩糧食。

婦女以及年齡在十到十八歲之間的少年, 還有五十五至七十歲之間的中老年人,被劃分為半勞動力。

這些人可以選擇去撿垃圾,按斤數跟小區分攤收獲。

也可以選擇按照全勞動力的一半上交幹糧, 也就是兩天交一兩糧食。

小區沒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 六歲以下的孩子也不多,但是有一些在地震中受傷,還沒有恢復的傷員。

這些人自然屬於無勞動能力者。

他們不用給小區上交糧食。

相反按照政府要求,小區還會每周一次去將這些人的口糧從鎮上領回來,然後不打折扣的全部發放到他們手裏。

對於這些人,不光小區, 政府也是有優待的, 畢竟每個人都應該有活著的機會。

之所以制定這樣的規則,是怕有人寧可餓著也不願意出去攬活兒。非得餓到快要走不動了, 然後才出門。

可這時他們往往已經沒有能力找到活計了。

地震剛剛結束的時候這種事不是沒出過, 小區裏曾經出過好幾例,不參加小隊活動, 找各種理由死賴著不出門。

然後餓極了,要麽偷同住人員的口糧,要麽就跑到物業或者同伴那裏去求, 去鬧。

說這個沒人情,那個沒人性, 要活活餓死他。

當初事情沒鬧大是因為剛剛經歷了地震, 大家對於饑餓還沒有太多的感觸, 對於同伴還心有同情。

加上不少人家裏那時候還有存糧,互相讓一讓就過去了。

另外沒多久政府救濟也就發放下來了。

沒人真和他們較真而。

可現在不同了。

每一口糧食很可能就會在某個時候成為人們救命的東西。

絕對不能用來姑息養奸,更不能用來給人慣毛病。

所以為了防微杜漸,小區早早就做出了這樣硬性規定。

出不出去找活是個人的事兒,但該上交的糧食必須得交。

如果超過兩天不交糧食,有沒有特殊的理由,那麽就將被趕出小區,從此後不得再次入住。

這一點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畢竟誰想養蛀蟲呢?

這個規則一出,整個小區的人基本上全都動起來了。

除了必須留下來的人員以外,第二天整個小區的人出動了大半。

出去攬活計的人不說,一些半大孩子也在家裏老人的組織下一起去高層那邊撿垃圾了。

曹洪敏早早的就將能找到的一次性口罩全部找了出來。

顧老爺子也以他之前診所留余為理由捐出去了兩百個。

物業上的人將這些口罩全部分發到了大家的手裏,基本上可以分到一人一個。

一些家庭自己也做了準備,用家裏暫時用不著的布自制了口罩,手套,遮陽帽……

另外還想出各種奇奇怪怪的方法,用木板,繩子,家裏家具上拆下來的萬向輪做了好些平板車,獨輪車之類的運輸工具。

畢竟這個時候,有一個好一點的工具,你可能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一大早小區就前所未有的熱鬧了起來,不到九點又幾乎完全沒有了聲音。

能出去的人全都出去了。

-

按照小區這樣的統計方式,沈家除了顧愷是一個全勞力,兩個孩子屬於無勞動能力者之外,其他人都屬於半勞力。

也就是說他們家一天要上交三兩半的糧食。

石磊回來之前,沈淙原本還和姐姐商量著要一起去鎮上看一看。

可開了會之後,家裏人都覺得去不去已經不重要了。

於是他們決定這幾天都先不出門了,集中力量一起把後院整理出來。

沈淙被家人委以了“重任”,讓她去物業交糧食。

去的路上她還有點擔心,不知道自家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太顯眼了?

結果一到物業部就見了好幾個熟人,全是之前別墅的老業主。

大家都是來交幹糧的。

碰面之後業主們也沒誰聊天,最多心照不宣的交換一個表情。

看到這個情況,還有誰心裏不明白的?

大家想的都一樣——

也不知道鎮子上那個收廢品的點兒到底能收多久?

趁還開著,趕緊先把自己家不用的東西拿出去賣了。

可別越放越不值錢。

有了這麽多的鄰居作伴兒,沈淙也坦蕩了,大大方方的交了一斤掛面,另外又交了三塊餅幹。

與此同時她還好奇的看了一眼鄰居們交的東西,發現真的是交什麽的都有。

餅幹,烙餅,米面這些就不說了,她竟然還看到了薯片和可樂!

沈淙真的超級想問問,這可樂和幹糧之間倒是要怎麽折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