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2頁)

於是這邊房子就閑置了下來。

之前沈淙和顧愷鬧離婚,她就搬到這兒來住了。

說起來老兩口是回了老家,可其實村子距離城裏也不遠,就在北寧市邊上,開車不過一個小時的車程。

沈家父母買的是一棟所謂的別墅,說白了就是一個不土不洋的四層小樓。

好在房子蓋得很結實,自建房又舍得用料,頂層高,房間大,屋子又高又敞亮,加上還有一個大院子,住起來還是相當舒服的。

二老在院子裏開了菜地,還種了竹子,建了花池,兩個人天天種種花,喝喝茶,日子過得滋滋潤潤。

城裏這套房子,去年更是直接過到了沈淙的名下,兩人壓根不準備再回來了。

在這房子裏小兩口也沒有多待。

只是將沈淙的一些細軟收拾了放進空間,然後將結婚時雙方父母送的金飾還有她姐姐沈溪送的那塊瑞士名表找了出來,準備全都拿出去當了。

沈淙挑選著,然後從首飾盒裏拿起一條純金鑲紅寶的項鏈,摸了摸,遞給顧愷看:“這條要不要留下來做個紀念?”

顧愷沉默了一下,說:“賣了吧,我媽要是還在,肯定也會這麽決定。物盡其用才是最重要的。”

這條項鏈是他們結婚的時候,顧愷媽媽送沈淙的改口禮。

老人去世後,也算是沈淙保留的她唯一的遺物。

聽顧愷這麽說,沈淙沒再說話,將項鏈也放進了包裏。

從小區出來,他們去了事先查找到的一家很有規模的連鎖當鋪。

那些金飾還有手表一共當了十二萬,連它們本身價值一半都沒有達到。

可因為急用錢,兩個人也沒有別的選擇,更何況再過一個月它們將更加的不值錢。

這下沉淙的原始資金除了之前花的四萬,累計達到了五十六萬。

從當鋪出來,倆人去了汽車市場,準備買一輛小型電動汽車代步。

地震後的第二年,人們已經從災難裏慢慢的緩過了神,開始重建家園。

在政府的規劃下,最先恢復的自然是交通。

很多路已經陸陸續續開始修,一些之前損壞不是太大的,甚至都能跑車了。

只是在未來,因為大地震造成的地形地貌變化,很多油田,礦場全都毀於一旦,甚至好些直接被海水淹沒。

造成的損失無法想象。

汽油、柴油這些能源實在是太過於緊缺,普通老百姓根本買不到。

所以那時候大家的代步工具基本上都是自行車、三輪車這種靠人力維持的車輛。

直到城市能夠定時供電,才慢慢開始朝電動車過渡。

所以沈淙和顧愷商量,幹脆現在就把家裏這輛八成新小轎車轉出去,買一輛電動車先用著。

就算是災難初期使用不了,也可以存著以備萬一。

反正她的空間能夠放得下一輛車,即便將來鄉下的房子放不下,她還可以利用空間悄悄挪到那套復式的頂層。

因為時間緊迫,目的明確,兩個人選擇得很快,稍加詢問就選定了一輛價格十六萬的純電動車。

那款車是白色的,外形看上去非常低調,但底盤高,防震好,還可走山路,屬於經濟耐用型。

兩個人可以說一眼就同時相中了。

銷售員沒有想到竟然在短短半個小時之內就賣了一輛車,而且買家還直接付了全款,簡直高興瘋了。

他當場聯系老板,答應免費給他們在車頂安裝太陽能板,只要出材料費就可以了。

於是二人將車子留下,決定去旁邊的批發市場轉轉待會兒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