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2/3頁)

這場筵席也不歡而散。

沈懷楠聞言笑出聲,跟折邵衣道:“十皇子其實也能活得有骨氣一些,但是他太喜歡以卑微示人,讓人覺得這個人很可憐,可以欺負。”

然後靜了靜,道:“曾幾何時,我也是這般的人。”

如今他是越來越看得明白,但是十皇子沒有人教,心也是歪的,便越走越歪,成為人人都看不起的人。

兩夫妻趁著亂離開了。

寧平公主沒時間去送他們兩個,而是要送那些個姐妹,看見她們幸災樂禍的臉,氣得不行,這群兄弟就是來鬧事的。

盛瑾安不斷給她撫平心口的氣,“沒事沒事,這也不算什麽大事,不過是碎了幾個盤子,歲歲平安,歲歲平安。”

寧平這才氣順。

兩人安歇,床上滾了滾,又滾了滾,一共滾了一二三四……五次吧,盛瑾安十分得意。

懷楠的書果然不錯。

他第二日精神奕奕進宮,皇帝瞧見他就笑,“新郎官的氣色到底是好。”

盛瑾安不好意思的笑。

皇帝問,“太子跟一群弟弟們打架,老十被打成那般,你和寧安倒是睡得安穩。”

盛瑾安琢磨著皇帝意思,跪在地上道:“陛下不用擔心,自家兄弟打架,常有的事情,臣以前就是被打的那個,傷口養兩天就好了。”

皇帝嘖了一句,將一本折子丟在桌子上,“你不覺得太子有錯?”

盛瑾安:“其實是有的。”

皇帝:“哦?”

盛瑾安:“太子殿下不該打臉,臣從臣的父親到阿兄,乃至祖母,母親,長姐,他們打臣的時候,從來都只打其他的地方,不打臉,臉要見人的,打了臉,便要耽誤許多事情。”

皇帝哈哈大笑起來,看起來心情好多了。他道:“起來吧。”

盛瑾安起來,恭恭敬敬的退到一邊,然後眼睛低垂,看見了一本折子。

他眼尖的看見了西城兩個字。

盛瑾安沒出聲,皇帝卻沒藏著,他笑著將折子拋過去,“你看看,這是戶部給朕遞的西城商市折子,他提議將北城那邊也按照西城之法做起來,這般一來,也不用一到災荒,便要其他人去救。”

每次天災,若是一城百姓的自救能力越強,朝廷耗費的錢財便越少。

戶部這次投進去不少銀錢和物件。

皇帝覺得戶部提出來的建城可行。若是建好了,便是一樁功績。

誰不想自己在位的時候讓天下之民富足,順遂,留下千古的佳話呢?

皇帝是很有野心的。

他一直覺得自己也算是個好皇帝了,勤政愛民,殺貪官護清廉。這些年,大秦沒有重災,沒有戰亂,沒有苛政,也沒有民不聊生,百姓愛戴他,百官愛重他。

就是太子妃在西城開設官繡,繡坊等事情能有如今的成就,便也有他沒有阻礙的緣由在。

他有愛才之心,有包容之意。

——即便他時刻有只要太子妃跳脫掌控,就殺了她的心,也並不妨礙他看重太子妃的才能。

所以說,他委實功績斐然。但是這種功績卻不足以千秋萬代的傳頌。太子妃讓人畫下官繡之畫,刻於石壁之上,皇帝就覺得很好。這才是千秋萬代能傳下去的。

但是他總覺得,考官繡這種事情前所未有,才好刻在石壁之上。不然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刻上去,後世怎麽評說他?

皇帝便想做出點事情來。

如今,戶部提出要按照西城之法去建北城,就覺得時機到了。

皇帝準備親自畫下城池圖,重修北城,重建坊市,還要讓北城成為京都的一個小盛世。

這是他的功績。

要是將北城做好了,那就一個個州,一個個縣去給到地方上政令,讓他們因地制宜,也做出一番成就來。

到時候,國泰民安,君臣盡歡,也是千古佳話。

皇帝想的很好,興致也很好,也跟盛瑾安說了幾句,盛瑾安就覺得這肯定是好事,而且,這也是件大事。

比如說前朝的時候,昌武皇帝喜歡修律法,他親自來修,便成了一件天下人都關注的大事,那時候幾乎全大禹有學士的人都來進言,昌武皇帝廣納他們的言論,最後由朝廷的官員們群臣辯論,最後才修成。

修成之後,這律法一直延續至今,叫做昌武律法。

只要人提起律法,便會說出昌武兩個字。

陛下這是要效仿昌武帝。

他也想有這般的名聲。那就要按照昌武帝的法子走一遍。

第一,要有天下學士進言,第二,群臣辯論,第三,把這城池的名字,加上他的名字,千秋萬世流傳。

而這些,都是皇帝在意的,群臣乃至天下學子還有工匠們在意的只有兩個字:利益。

這裏面是一筆巨大可觀的利益。

沈懷楠之前靠著送江南運送木材賺了一座西城的小宅子,那皇帝下令做的事情,得有多少銀子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