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競爭對手出現了

原來的技工學校這邊,已經是城邊子,占地極廣,空地也比較多。

無論是學員還是教師,以及到場祝賀的領導,每個人都拿著一把鐵鍬,來到學校後面的空地上。

地上已經刨好了一個個的樹坑,不遠處,還早就準備好一根根樹苗。

大夥這才放心不少:這凍天凍地的,地皮兒剛化開薄薄一層,要是叫大夥刨樹坑,那估計得一上午時間。

“每人領一棵樹苗,親手栽種下去,大家猜猜,這是什麽樹?”老周扯開嗓子吆喝著。

已經有心思比較靈敏的人猜到了,四下裏響起幾聲應答:“是杏樹吧?”

沒錯,正是杏樹,因為中醫素有杏林之稱。

這個典故,還要追溯到三國時期,當時有建安三神醫,分別是張仲景,華佗,以及董奉。

這位董奉先生,晚年隱居廬山,給人治病,從來不索求報酬,只有一個要求:每一位被醫好的病人,要在山坡上種一株杏樹。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裏山坡的杏樹便蔚然成林。

啞巴爺爺此舉,顯然也頗有深意,在場的人,也都理解了孫先生的意圖:行醫者,醫術要高,醫德更要高。

於是也就沒有人再抱怨,都樂呵呵地領了一棵樹苗,栽種到樹坑裏面,在培土澆水。

許多人還都記下了自己栽種樹木的位置,以後勤澆水,等到樹木蔚然成林,也有自己的一份努力和付出。

就連到場的領導們,也都親手栽下一棵杏樹,他們也都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栽種完杏樹,人群便在老周的帶領下,來到校門口。

由啞巴爺爺和來自部裏的領導,一起將蒙在校名上的紅布揭下來。

“杏林中醫學校”這六個古樸莊重的大字,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開始鼓掌。

劉青山看著師父臉上那無比欣慰的笑容,心裏也湧起巨大的成就感:今日栽下樹苗,明朝蔚然成林。

簡短而與眾不同的開學典禮,就這樣結束,學員們立刻返回教室,開始學習。

班級都是小班兒,每班也就二三十人。

現在剛開始,還處於摸底階段,等啞巴爺爺對這些學員的底子都清楚之後,再重新分班。

針對學員的不同程度,進行不同的教學。

就像那些老先生,再從頭學基礎,就沒有必要了。

而像梁小虎這種門外漢,則需要從頭學起。

教材使用的就是首都中醫學院的教材,另外還有宋一針編撰的針灸學,範先生編撰的藥膳學,以及啞巴爺爺編輯的醫書。

邊教邊摸索,發展幾年,爭取編纂一套完善而且統一的教材。

學校初創,有時候就是發現問題,然後再解決問題,等步入正軌就好多了。

中午,各級領導就在學校食堂用餐,也沒搞特殊化。

領導們也算瞧明白了:人家這裏,一切都以務實為主,他們也就沒必要做那些表面文章。

送走了領導,劉青山又和師父研究了一番,等到過了五一,還要建兩座教學樓。

另外再建設一座門診大樓和一處住院部,中醫學科,必須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成才。

這些投資,都是劉青山掏腰包,他這個當弟子的,也應當應分。

李鐵牛一聽,也立刻給媳婦打電話,叫小翠把積攢的家底兒都拿出來,他也要孝敬師父。

劉青山也不攔著,反正以後賺錢的時間長著呢。

很快,杏林中醫學校就走上正軌,也就沒劉青山啥事了,他也收拾東西,準備遠行。

黑河那邊的邊境貿易重啟,劉青山必須過去一趟。

就他和李鐵牛哥倆,開著劉青山的越野車出發,出了省之後,就進入到龍江省的地界。

劉青山想起來,好像胡司令和大姐他們,也正在這邊洽談建立牧場的事情,正好順道,就決定過去瞧一眼。

這邊屬於松嫩平原,草甸子都是一片一片的,延綿幾十裏上百裏。

在劉青山的記憶中,後世有不少都開墾成耕地,破壞了草場,實在有點可惜。

剛剛要開春,草木還沒有萌發,坐在車裏,放眼望去,公路兩邊,都是延綿的蘆葦蕩,還有枯黃的草地,有些低窪的地方,積雪尚未融化,一道黃一道白的。

他們要去的是鶴城,在劉青山的規劃中,單單這個地區,就要設立五個養殖基地。

鶴城是地級市,下轄十幾個縣和七個區,地域遼闊。

劉青山他們開車進入到市區,撥打了大姐的手機,果然接不通,這邊估計正建設地面基站呢。

找了個公用電話,呼叫了一下劉金鳳的BB機,倒是很快把電話打了回來。

聽說劉青山也來到這座城市,劉金鳳也不免有些興奮,叫弟弟開車直接來市政府的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