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最美是人間(第2/3頁)

隨後,崔敏浩又介紹了另外三個人,都是種植人參方面的農業專家,也都是相當有經驗的中年人。

把客人請到屋裏,讓到炕上,泡上藥茶,崔金珠便迫不及待地打開自己的手提包,取出一沓紙,恭恭敬敬地遞給劉青山:

“叔叔,您講述的大長今的故事,我編纂了一部分,請您指正。”

劉青山接過來一瞧,一個字都不認識,全都是用韓語寫的,只好又遞給崔敏浩,叫他幫著翻譯。

手稿的字數有點多,劉青山就聽故事梗概,竟然崔金珠是歷史系的高材生,那麽文筆什麽的,應該是很棒的。

崔敏浩對兒子這部書也是非常上心的,崔金珠在落筆的時候,大部分情節都跟他商量過,所以崔敏浩非常熟悉,娓娓道來。

聽得劉青山也連連點頭,不得不說,崔金珠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有天賦的,故事編得相當不錯,把徐長今的故事,寫得很勵志。

沒看旁邊那三位種植專家,都聽得入迷了嗎。

不過既然叫自己幫著把關,總得提提意見,劉青山稍加斟酌,就開口道:

“整體來看,這部書還是不錯的,我認為稍有不足之處,就是還不夠催淚,主人公經歷的苦難要更多一些,才能顯出成功的可貴,也更能吸引讀者的同情。”

簡單說來,就是還要繼續騙眼淚。

等崔敏浩把這話翻譯給兒子之後,崔金珠思考了一下,連忙向劉青山鞠躬:“叔叔,我懂了,回去之後,我會重新修改。”

劉青山也沒啥可說的,只能伸手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勉勵。

崔金珠又恭敬地說道:“叔叔,等到書成之日,我一定會把您的名字,列在第一作者的位置。”

這種事情,劉青山也都習慣了,一笑置之。

倒是那三位專家,開始的時候,自負有一技之長,有點倨傲。

現在一瞧崔氏父子對劉青山的態度,又了解到,關於他們本國歷史人物的好故事,竟然是這個叫劉青山的青年所編,於是他們也跟著尊敬起來。

說完了崔金珠的事情,崔敏浩這才說起自己的事情。

這時候,老支書和張隊長他們也都來了,其中還有非專業的翻譯瞎歡樂夏大叔,也被開車接過來。

畢竟這三位人參種植專家都不會講漢語,等崔敏浩回國之後,還得靠夏大叔進行溝通。

雖然這位瞎歡樂有點不大著調,但是心腸不壞,而且一直都和夾皮溝方面,立場相同,所以依舊用他當翻譯。

給大家介紹一番,這才聊到合作種植人參的事情。

首先需要各處考察一番,這邊的生長環境不用說了,自然是非常恰當。

主要是看看土壤,還有解決一下土壤裏腐殖質的含量問題,另外如果種植的話,要提前搭棚,因為人參是比較喜蔭的。

這些東西,其實夾皮溝這些老跑山的也都比較熟悉,都是一點就通。

劉青山也提了個建議:除了大規模地種植園參之外,也可以弄一些移栽參,或者是種植一些林下參。

在人參之中,當然是野山參最佳。

其次就是林下參,就是將參籽種在老林子裏,讓其在完全自然的環境中生長,功效僅次於野山參。

再次就是移栽參,這在當地有個統稱,叫做“趴貨”。

就像從前采參的,在山上遇到一個二甲子或者三花子之類的,擡出來吧,年頭又短,比較可惜。

不挖出來吧,又怕被別人給挖走。

這時候就可以把人參移栽到自己熟悉的林地,或者是比較隱蔽的地方,趴的意思就是“藏”。

趴貨也有好有壞,比如要趴到老林子裏,那品質就比較高。

最後也是最普遍的,也就是種植的園參,雖然功效跟野山參沒法比,但是長期服用的話,量變引起質變。

南韓人喜歡經常吃各種人身制品,就是這個道理。

在劉青山看來,園參的功效太次,而夾皮溝聯合體,擁有眾多的老林子,比較適合種植林下參。

等到二三十年之後,絕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反正這林子承包期都是好幾十年的,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

大夥談論的很是熱烈,一直到張大帥打發人來叫大夥去食堂吃飯,這才暫時作罷。

於是都去了食堂,今天本來就是元宵節,又來了老朋友,所以菜肴十分豐盛。

又因為是南韓的客人,所以特意加工了好幾種山野菜。

像是刺嫩芽,都是將山裏的植株割回來,在大棚裏面孕育發芽的,十分新鮮。

看到一桌子的硬菜,夏大叔立刻就張羅起來:“菜整這麽硬,沒酒可不行,今天必須喝點。”

結果三喝兩喝的,夏翻譯就把自己給喝倒了,簡直太不稱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