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就要突出鄉土特色

把未來的青鳥三劍客都安置妥當,劉青山就把剩下的事情,交給何婉清與李姐去處理,他則開始忙著接待老家來人。

主要是夾皮溝山貨店開業在即,也該鋪貨了。

在珠市口西大街那邊置換來的房子,已經重新蓋起來小樓,並且裝修完畢,終於可以籌備山貨店的開業。

這份產業,劉青山一點沒叫別人摻和,完全歸屬於夾皮溝合作社,這是他幫著鄉親們攢下的家底兒。

就這塊地兒,放上幾十年,那就值個幾十億。

這天下午五點多,劉青山接到電話,是老帽兒師叔從家裏打過來的,說是他們村裏來人了,還大車小輛的,叫他趕緊回去。

劉青山趕緊回家,在胡同口外面,就看到停著一溜大卡車,足有十多輛,車上都蒙著大苫布,估計是運過來的山貨。

不少街坊鄰居,都圍著瞧熱鬧,還有一些剛放學的小娃子,也背著小書包,在那瞧稀奇。

這年頭的孩子,還是比較幸福的,起碼書包都比較小。

劉青山老遠就瞧見了杆子叔,正在那逗小孩兒呢,十幾個小家夥排成一隊,挨個從張杆子手裏領東西。

劉青山湊上去一瞧,好嘛,原來是排隊領黃菇娘。

這種小漿果,還真就是東北那邊的特產,首都的不少小娃子都沒見過,一個個吃得還挺香。

張杆子是閑得沒事存心逗小孩,每次就發給一枚菇娘。

“杆子叔。”劉青山打了個招呼。

張杆子立刻把手裏的一大把菇娘都塞給旁邊一個小丫頭,然後朝劉青山走過來:

“俺叔和隊長他們都來了,都在你家等著呢,對了,還有縣裏的王書記和老周。”

要說老支書和張隊長他們過來,還有情可原,這書記和縣長也都來了,好像就有點問題。

劉青山琢磨了一下,這才想起來上次支書爺爺跟他提過,說是縣裏的幾個廠子都開不出工資了,叫他回去幫著想想辦法。

結果劉青山一下子跑到大洋彼岸呆了倆月,肯定是王書記他們坐不住了。

“青山!”

伴著一聲清脆的吆喝,只見張連娣等幾名夾皮溝的司機,也都聚攏過來。

跟在後面的,是劉文娟領著十幾個嘰嘰喳喳的姑娘,都是從村裏和鎮裏精挑細選出來的售貨員。

至於劉文娟,在野菜廠鍛煉了好幾年,劉青山就提拔她當山貨店的店長。

劉青山樂呵呵地挨個打著招呼,掏出煙來撒了一圈。

看到大夥都一臉疲態,不少人叼著煙卷的嘴唇都幹了,劉青山便連忙招招手,叫過來那幫小娃子,去胡同口的小亭子,買冰棍和汽水兒。

小娃子當然樂得跑腿兒,因為他們也有份兒。

張杆子咕嘟嘟地灌了一瓶汽水,這才一抹嘴:“痛快,剛才俺們咋沒想起來呢!”

“杆子叔,你是進了首都,就有點迷糊。”張連娣嘴裏開著玩笑。

這時候,街坊鄰居的那些老頭老太太都湊上來,跟劉青山打聽,車裏拉的都是啥貨?

這幾個月,見天兒搶購各種生活物資和用品,大夥都落下毛病了,看到東西就想多存點。

“這是俺們夾皮溝運來的山貨,山蘑菇,野木耳,全都是好東西!”

張杆子嘴裏很是自豪地吆喝一聲。

結果那些人一聽,立刻興味索然:蘑菇木耳,一年也吃不了多少,還是算了吧。

城裏人不識貨啊。

張杆子有點被打擊到了,於是又吆喝一聲:“俺們車上還有大米涅!”

這一嗓子好使,呼啦一下,張杆子就被一群老頭老太太給圍住,七嘴八舌地嚷嚷:

“給我來五十斤。”

“我買一百斤!”

張杆子瞧瞧眼前顫巍巍的小腳老太太:五十斤大米,估計十斤您都背不動。

劉青山見狀,連忙朝張連娣比劃了一下,後者立刻就脆生生地說道:

“我們的大米是專門出口的松江青稻,所以價格比較高,兩塊五一斤。”

嘩啦一下,人群又散了,這個價格,已經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購買力。

“連娣姐,要是有買的,就告訴去咱們的山貨店,別在這賣。”劉青山叮囑一聲,就進了胡同。

他到家一瞧,好家夥,人還真不少,老支書、張隊長、老板叔都來了,還有縣裏的王書記和老周縣長,也領著倆秘書,坐在院子裏抽煙喝茶呢。

劉青山熱情地上去打招呼,畢竟是來他家,鄉裏鄉親的,必須好好招待。

老周跟劉青山接觸最久,也最是親熱:“老弟啊,還是你們夾皮溝厲害,這生意都做到首都啦!”

王書記則樂呵呵地說道:“早都賣到國外去了,在首都開店也正常,青山,恭喜你們啊。”

劉青山連忙致謝,不管怎麽說,人家都是為了夾皮溝開店兒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