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年一個台階(第2/3頁)

搞得張孝忠都想從夾皮溝拉點投資,投入到他的產業上面了。

夾皮溝的產業確實有點多,車老板子念叨了好半天,大夥也只記住了幾項主要收入:

一項是出產的松江青稻,主要是出口南韓,收入達到三百萬華夏幣。

這大米他們這兩天也吃了,味道確實好,想不到出口的價格竟然這麽高。

“那為啥不擴大產量啊?”彪爺有點急了,他們那邊,也以稻米作為主食,也想進口松江青稻。

坐在他旁邊的劉青山笑道:“俺們夾皮溝的耕地有限,只能種這麽多,不過呢,俺們這兩年引領周邊地區,也大力發展水稻種植,產量肯定一年比一年多。”

彪爺豎豎大拇指,然後朝張孝忠瞥了一眼,張孝忠點點頭,他決定抽空跟劉青山談談進口松江青稻的事情。

第二項主要收入,來自於向歐羅巴洲出口特種養殖肉類,這部分直接比去年翻倍,創匯五百萬美金。

這裏面,夾皮溝方面能分到一半的利潤。

第三項就是出口山野菜了,第四項就是出口猴兒酒的收入,這些也都是百萬以上級別的。

剩下的收入,相比較而言,就少了一些,都是幾萬塊或者幾十萬塊的利潤,比如奶牛場、豬場和塑料大棚等等。

感覺少,只是和那些超過百萬級別的收入相比較而言,並不代表著真的少。

這要是放到別的村子,那也都是一筆筆的大收入。

還有一些幹股分紅的項目,主要來自於掛靠在合作社的藥廠、方便面廠和火腿腸廠等等,也都很是可觀。

徹底放開私人經濟,那要等到九二年,第二次南巡之後。

等老板叔公布完之後,時間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老板叔趕緊抱著茶缸子,咕嘟咕嘟一通猛灌。

趁著這空當,大夥也有人出去抽根煙放放風。

彪爺他們這些台胞,一個個都變成好奇寶寶,彪爺直接向劉青山詢問:“小山子,你們村咋搞得這麽好?”

“俺回奉天老家的村子,都吵吵比前些年好過多了,可是家家戶戶的年收入,也就幾千塊,你們這是咋整的?”

旁邊一個老太太也感覺奇了怪了:“是啊,小山子,你們這麽多賺錢的項目,都是誰琢磨出來的?”

劉青山也不好王婆賣瓜啊,嘴裏一個勁嘿嘿:“人多出智慧唄,都是大夥幹出來的。”

“少扯這些沒用的,俺老家那邊的鄉親,也都照樣賣力氣幹,咋沒像你們這樣,還不是缺領頭的?”

“這個就跟解放前一樣,老百姓吃不上飯,都想上山當胡子,但要是沒有領頭的,照樣拉不起來綹子。”

劉青山眨眨眼:這彪爺不會就是胡子出身吧?奉天那地方專門出胡子,那位張大帥的老家,不就是那旮沓的嗎?

不過要是按照您這個說法,那俺不是成了胡子頭兒?

劉青山的腦海裏面不由浮現出一幅畫面:

兩夥胡子對峙,對方向劉青山這邊一指:對面當家的,哪個山頭兒的,報個號吧?

劉青山啪的一拍胸脯:西北玄天一枝花,金戈蘭榮是一家,兄弟劉青山,綽號劉三鳳!

他要是一翹蘭花指,估計對面得倒一片吧?

劉青山正瞎捉摸著,支書爺爺吧嗒著小煙袋溜達過來:“張老哥,咱們夾皮溝這些營生,還不都是青山鼓搗出來的。”

支書說完飄然走出門口,只留下裊裊青煙。

咳咳!彪爺被葉子煙的辛辣氣息給嗆得咳嗽兩聲,當然也有可能是被驚到了。

他重新打量劉青山一番:“好你個小山子,一點不老實,還在這跟彪爺打埋伏呢。”

劉青山瞥了旁邊的張孝忠一眼:“彪爺,您老有話就吩咐,小子能做的,一定義不容辭。”

“你呀……”彪爺用手點指兩下:“就知道你小子是猴精兒,行了,本來還想在內陸投點資,幫襯你小子一下。”

“現在看來,也就沒這個必要了,你小子比俺都有錢。”

劉青山連忙客氣兩句:“俺們夾皮溝是比別的地方先富一步,可是咱們國家地方大了,現在又剛發展,最缺資金,您該投投。”

這時候,張孝忠插話道:“青山啊,內陸的情況,我們也不大了解,有時間的話,你跟我們嘮嘮。”

說著說著,他頓了一下:“我可是聽說了,在滬江那邊,有台胞投產方便面,可是被你們的統一方便面,給壓得擡不起頭來。”

“哈哈,生意是生意,真不是我們故意針對台胞。”劉青山連忙撇開責任,這樣的大帽子,他可戴不起。

要說某師傅方便面,也是夠慘的,碰到了統一這個大對頭,自從老壇酸菜面一出,就酸得他們潰不成軍。眼瞅著,江南的半壁江山,也要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