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渴望(第2/3頁)

劉青山在盆子裏洗洗手,也就跟著掰醬塊子。

他們這邊的醬塊子,都是一個長方體,長度超過一尺,寬和高也有將近半尺。

有些孩子的腦袋長得比較方,就形容為“長個醬塊子腦袋”。

一般都是春節前,就開始烀醬豆,所謂的醬豆就是當地產的黃豆,在鍋裏烀一宿,烀得非常軟爛。

然後在用木頭醬杵子,一點一點搗碎。後來就有一種手搖的小機器,專門攪醬豆的。

醬豆攪碎之後,就在面板上,摔成上邊說的方形,用報紙或者牛皮紙包好,放到櫃蓋上邊,等著時間慢慢發酵。

等天氣暖了,屋裏溫度升高,進屋就一股醬塊子的味道,這時候,就快要下醬了。

劉青山掰開醬塊子,中間部分都黏黏糊糊的,這就表示醬塊子發酵好了。

大醬好不好吃,發酵是關鍵。

把醬塊子掰碎之後,就扔進醬缸裏,加鹽加水,最好是涼開水。

劉青山家人口多,主要是外來人口多,所以足足八塊大醬塊子,用了一口二缸,裝了大半下子。

醬塊子下到缸裏,只能算是剛開始,忙碌的時候還在後面呢。

每天清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醬缸。

用一個木頭耙子,一下一下的,前後攪動醬缸裏面的液體,這個過程,就叫打耙。

大醬好不好吃的第二個關鍵,就在打耙上。

勤勤的人家,早晚各打一次耙,每次最少也要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的時間。

邊打還要邊用勺子,把上面漂浮著的臟東西舀出來。

這樣等到大醬完全發酵之後,打耙時候散發出來的香氣,隔著好幾家都能聞到。

要是比較懶的人家,不怎麽打耙,大醬一股臭腳丫子味兒,賊拉難吃。

劉青山家,負責打耙的是母親和奶奶,多數時候是奶奶。

老太太坐在醬缸前面,手中不緊不慢,一下一下搗著木頭耙子,神態專注而沉靜。

仿佛整個歲月,就一點一點的,從她的手指中流淌過去……

為此,劉青山還特意給母親和奶奶拍了幾張打耙的照片,留作紀念。

拍完照片,看著奶奶靜靜地坐在那打耙,臉上帶著樂知天命的滿足,劉青山也不免心生感觸,輕輕哼唱起來: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難取舍。”

“悲歡離合,都曾經有過,這樣執著,究竟為什麽。”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

伴著奶奶手裏發出當當的輕響,劉青山的歌聲,叫大夥都聽得入迷,品味著歲月的艱辛和渴望。

劉銀鳳目光悠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等劉青山一曲唱完,劉銀鳳這才問道:“三鳳兒,這什麽歌,怎麽沒聽過?”

“渴望啊,再過幾年就該流行了。”

劉青山笑著解釋,渴望這部電視劇,是九零年上映的,確實還需要幾年。

說完他忽然感覺到,二姐劉銀鳳身上,好像發生了某種變化。

渴望!

劉銀鳳擡頭望望清朗的天空,目光似乎穿越大洋,到達大洋彼岸那個陌生的國度。

這時候,猛然聽到有人大叫一聲:“渴望,這個名字好,三鳳兒,我的那部新書,就叫這個名字好啦!”

是大姐夫高文學,嘴裏大呼小叫的,透過他的近視鏡片兒,都能瞧見那股興奮的光芒。

“大姐夫,書寫完了?”劉青山也有點興奮。

這一年多的時間,大姐夫都在潛心創作,終於到了收獲的時候嗎?

高文學點點頭,又搖搖頭:“剛完成第一部,我計劃這本書,要寫三部曲的,青山,你先幫我瞧瞧,我再修改幾次。”

實際上,高文學前幾天就把第一部完稿,只是一直沒琢磨出來個恰當的名字。

直到剛才聽到劉青山嘴裏冒出來的“渴望”這兩個字,立刻覺得十分恰當:由渴望而耕耘,再由耕耘而豐收,這不就是三部曲嗎?

“大姐夫,我也拜讀一下。”

劉銀鳳也興沖沖地跟著劉青山,一起去高文學的那間小書房。

高文學搬出來一個紙殼箱子,裏面一本一本的,都是厚厚的稿紙。

擰開鋼筆,高文學在最上面寫下了兩個大字:渴望!

看著一尺多高的稿紙,劉青山點點頭:算是大部頭了,就是不知道內容咋樣,能不能達到平凡的世界那種層次。

在書桌前坐下,劉青山接過高文學遞過來的開篇,閱讀起來,很快就沉浸在故事之中。

故事從七六年開始,以黑土地為藍圖,講述了普通農村青年小山子,和他的同齡人一起,在變革的時代大潮中,掙紮拼搏的故事。

他們飽受貧困的折磨,他們渴望友情,渴望愛情,渴望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