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有些問題已經露出苗頭(第2/3頁)

“支書爺爺,這不是夢,這是咱們村所有人,實打實鑿幹出來的!”

劉青山能理解老支書的心情,說不激動那是假的。

老支書重重點了點頭:“以前大夥也都玩命幹,卻頂多對付個溫飽,青山啊,俺算看明白了,不僅要能幹,還要會幹,咱們夾皮溝,要沒有你領路,哪能有今天這副光景啊?”

劉青山剛要謙虛兩句,就聽旁邊有人輕咳一聲:“這話沒錯,就連俺們守林村,也是禿子跟著月亮走,多少沾點光。”

回頭一瞧,是守林村的老劉支書,今年也成了縣勞模。

要說老劉支書也是個人才,緊跟夾皮溝的腳步,有樣學樣,種大棚,養肥豬,著力發展這兩項產業,雖然沒達到萬元村的水準,但是千元村妥妥的。

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老劉支書對夾皮溝,那是打心眼裏敬佩。

都是知根知底的,當然知曉,夾皮溝的騰飛,是因為劉青山給插上的一雙翅膀。

“老劉,你們今年也不錯,聽說龍江省那邊,都到你們村子拉蔬菜了。”老支書也樂呵呵地跟著攀談起來。

交流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大夥熱烈地討論著,而那些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互通有無,尋找解決的辦法。

看到這一幕,鄭紅旗也很是欣慰,他主導的產業基地,已經有了發展的苗頭,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繼續做大做強。

看看人群中的劉青山,依舊是最年輕的勞模代表,鄭紅旗暗暗下定決心:等一起去地區參加勞模大會的時候,還得跟青山兄弟好好探討探討,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好不容易搞出點模樣,可不能走彎路。

在縣裏的勞模表彰大會結束之後的第二天,劉青山就跟隨著碧水縣的團隊,出發前往松江市,參加地區的勞模會。

市級勞動模範,碧水縣有將近十個指標,但是縣裏的主要領導,也要參加大會,所以人數就超過十個。

一共三輛吉普車,再加上劉青山開了一輛開拓者二代,也就拉下了。

劉青山這輛車裏,坐著王書記和鄭紅旗,還是比較寬綽的。

一邊趕路,三個人一邊閑聊。

鄭紅旗正好要取經呢,就率先問道:“青山,咱們縣的大棚產業和生豬養殖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但是現在有些問題已經露出苗頭。”

“鄭大哥,你說,咱們一起參謀參謀。”

劉青山對全縣的情況,當然沒有坐車的這兩位了解。

王書記也樂呵呵地說道:“大棚蔬菜的運輸問題,是個大難題,道遠的地方,搞不好鮮菜就凍了,還有些運回去之後,蔬菜腐爛,損失太大。”

如今物流業還沒興起,再加上路況比較差,所以運輸問題,確實令人頭疼。

這個問題,靠種植戶或者大隊乃至公社,都沒發很好地解決,一輛大解放好幾萬塊,一般人還真養不起。

劉青山琢磨一下說:“這個還得縣裏牽頭主導,最好是成立一個專門的蔬菜公司,又自己的運輸隊,向各地發送蔬菜,規模化,集中化,產業化,肯定是發展趨勢。”

“打個比方,就說現在松江市的蔬菜公司,要十噸茄子,那只要來兩名業務員,蔬菜公司就負責給聯系貨源,直接裝車運走,甚至連人都不用來,打個電話,就能把蔬菜送過去。”

鄭紅旗也聽得連連點頭:“這倒是個路子,一項產業要想發展好,配套的產業也要隨著一起發展才行,不然就像一個泥腿巨人,肯定跑不遠。”

劉青山覺得,鄭大哥這兩年是真有進步,尤其是在他的影響下,理念絕對超過當下絕大部分幹部,只要做出成績,騰飛可謂是指日可待。

“那生豬呢,咱們縣去年的生豬存欄,已經超過二十萬頭,今年預計超四十萬頭,銷量堪憂啊。”

王書記又把話題轉移到養豬上,去年要不是縣裏幫著聯系往外省銷售,那不少養殖戶家裏的大肥豬,肯定賣不出去。

尤其是這兩年,大包幹之後,家家戶戶有了余糧,基本都開始養豬。

就算每家養兩頭豬,那匯聚到一起,數量就大的驚人,畢竟農村人口基數大啊。

而且據說上面馬上就要下文件,開放生豬價格,到時候豬肉的價格要是上不去,大夥看到養豬沒有錢途,那這個產業還沒等興盛,就走向消亡。

劉青山當然早有打算:“其實,對外出售生豬是最低級的銷售行事,要是能在本地進行深加工,產品附加值就會增加,大家全都受益。”

“青山,這就是你說的產業鏈吧!”

鄭紅旗忽然覺得豁然開朗,立刻興沖沖地詢問。

產業鏈什麽的,王書記不大懂,他就撈幹地問:“那搞什麽加工呢,做罐頭,比如午餐肉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