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啊!(第2/2頁)

冰鑹子通體都是鐵的,就跟一個放大版的錐子似的,只是在上部為了方便擡著,焊接了兩根橫著的鐵棍。

劉青山跟二彪子一組,小哥倆嘴裏喊著號子,把冰鑹子擡到半空,然後一齊用力,往下一摜。

噗的一聲悶響,冰鑹子就重重落在冰面。

周圍的冰面炸裂出一個碗口大的小坑,然後就這樣一下接著一下大力夯。

鑿了二三十下,胳膊就發酸,腦門上就開始見汗,但千萬不能把衣服帽子啥的脫嘍。

那樣的話,被刺骨的西北風一吹,最低也是一場重感冒。

幹不動了就換人,歇人不能歇工具。

把冰窟窿裏鑿出來的碎冰,用鐵鍬清理幹凈,然後繼續開鑿。

冰層將近三尺,足足鑿了半個多小時,大夥頭上都跟頂著個蒸籠似的,騰騰冒白氣。

每天一塊五角錢的工錢,真不是好賺的。

猛聽得嘩啦一聲,冰層終於被鑿穿,冰面下的湖水,在巨大的壓力下,咕嘟一聲,從冰窟窿裏湧出來。

大夥都是有經驗的,早就往四下散去,要不然,鞋底子沾上水,直接就凍到冰面上了。

隨著湖水湧出來的,還有十幾條小魚,都是些江白魚和鯽瓜殼子之類,在冰面上拍打兩下,然後就直接被凍住。

等到冰面上的水都被凍住了,大夥這才繼續鑿冰,將冰窟窿不斷擴大,這裏就當下網口了。

一共四組,同時開鑿,冰面上,每隔幾丈遠,就要鑿一個冰洞,這些都不用太大,只要能伸進鐵鉤子進去,撥動在水下穿行的木頭杆子就成。

劉青山還是第一次參加這麽大規模的冬捕,所以感覺很是新奇。

只見吳老頭把長長的木頭杆子和漁網連接起來,先把杆子從入網口豎進去。

杆子有三丈多長,正好伸到下一個冰洞口附近。

這裏有人用鐵鉤子牽引著木頭杆子,一點點向下一個冰洞口移動,帶動著漁網,也一點點入水。

這個木頭杆子,就相當於縫衣服的針了,漁網就是線,這些冰洞口,就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牽引著漁網,在水下行走。

不得不說,勞動人民的智慧果然是無窮的,冰天雪地裏,竟然能想出這種捕魚的方法。

據說這些方法已經傳承千年,在隋唐時期,這邊還被稱作靺鞨的時候,史書就已經記載:扶木而行,鑿冰而捕。

所謂的扶木而行,其實就是爬犁啊。

等到幾十米長的漁網全部入水,大夥也終於松了一口氣,湊到一起抽根煙,稍微歇歇。

理論上,只要冰窟窿鑿得夠多,漁網就可以在水下一直穿行,入網的大魚也就會越多。

可是鑿冰洞這活實在太辛苦,而且這季節天短,下午四五點鐘就黑天了,所以必須抓緊時間才成。

等漁網在水下穿行百多米,就漸漸接近了出網口,這邊也早就鑿好了一個大冰窟窿,作為出魚口。

而且還豎起了一個大絞盤,三匹馬拉著,一圈一圈在冰面上轉圈,利用絞盤,把漁網一點一點拖出水面。

所以不僅要雇人,還要雇馬的。

一網魚,多的有好幾萬斤,靠人力,肯定拽不動的。

這時候就用不了多少人啦,主要是靠馬力,所以剩下的閑人,都往那邊溜達,於把頭他們那邊下手早一些,現在已經快出魚了。

劉青山當然要跟過去,等到那邊一瞧,漁網已經拖上來大半,這時候肯定是不會上魚的,魚都會聚集在網底。

感覺這邊的氣氛好像有點凝重,於把頭盯著拉絞盤的那三匹馬,正發呆呢。

他是行家,隱隱覺得,今天這幾匹馬,拉得有點太輕松。

這就證明,水下的網比較輕,只怕裏面的收獲不會太大啊?

“出魚嘍!”

伴著有人一聲大吼,一條大胖頭魚在漁網中被拖出水面,看樣子足有十多斤,有力地拍打著尾巴。

“不錯不錯。”

大夥七嘴八舌地稱贊著,然後就看到令他們震驚的一幕:整個漁網都被拖拽出來,網底只有寥寥十幾條魚,看樣子,都不足百斤。

這十幾條魚,繼續在冰面上被拖拽著,向絞盤那邊滑過去,大夥都看呆了,以至於,趕馬的人,都忘了喊“籲”。

怎麽會這樣?

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啊!

於把頭就覺得兩腿一軟,整個身體裏面的精氣神兒,仿佛瞬間被抽空一般,噗通一聲,坐在地上。

地上一層水呢,是隨著剛才漁網一起帶上來的,水下是冰,所以十分光滑,於把頭就坐在這上邊,跟打出溜滑似的,向著出魚口滑去。

那裏,仿佛就是萬丈深淵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