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滾蘇雀(第2/3頁)

到了夏天,通常還會用園子裏的鳳仙花,把羊拐染成紅色,就更漂亮了。

至於鳳仙花是啥,又叫指甲花,那個時代可沒有指甲油啥的,愛臭美的小女孩,就會采指甲花,把腳指甲和手指甲染成紅色。

其實最好的嘎拉哈,是麅子的,小巧玲瓏,非常精致,在以前可都是饋贈給好朋友的禮物。

據說紮木合就曾經將一枚麅子的嘎拉哈,贈送給鐵木真,也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

劉青山一直以為,金大俠在寫射雕的時候,應該叫拖雷贈送郭靖一枚嘎拉哈的。

想想就帶感:茫茫大漠之中,拖雷和郭靖深情凝望,然後拖雷掏出來一個東西:“安答,這個嘎拉哈就送給你啦……”

各民族的勇士,則喜歡佩戴熊嘎拉哈,將其視為勇敢的象征。

老四拿出來的一副嘎拉哈有四枚,先教老姐認識嘎拉哈的名稱。

嘎拉哈通常有四種形態,分別叫:針兒,輪兒,坑兒,肚兒。

然後再教她怎麽玩,玩的時候,方法也多樣,有欻嘎拉哈,有搬嘎拉哈等等。

先把口袋高高扔起,然後把相同狀態的嘎拉哈抓到手中,再接住空中掉落的口袋,這個叫“欻”(chuǎ)。

搬的意思就是按照針兒,輪兒,坑兒,肚兒的順序,把嘎拉哈擺一遍,每擺一下,都要扔一次口袋,利用口袋升空的這段時間,飛速把嘎拉哈擺成正確的姿勢,然後再接住口袋。

這個遊戲看似簡單,實際上還是很考驗手眼的協調能力。

就像楊紅纓這樣的生手,簡直就是手忙腳亂,不是口袋沒接住落到炕上,就是把炕上的嘎拉哈弄得橫七豎八的。

看著楊紅纓嘴裏大呼小叫,歡快得像個孩子,劉青山臉上也不由得露出笑意:這個老姐啊,是越來越融入現在的生活了。

瞧著瞧著,他不由得心裏一動,悄悄把相機從櫃子裏找出來,將這個美好的瞬間記錄下來。

想必以後看到這張照片,一定會引起許多回憶吧?

受到這件事的啟發,劉青山開始用相機記錄村裏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下把夾皮溝的娃子們給樂壞了:

彈玻璃球有人照相。

扇紙啪嘰有人照相。

用膠皮坨子扣馬掌釘,也有人照相。

大人們都瞧著眼饞,這不,禮拜天早上,剛吃完飯,一幫半大小子就簇擁著張撇子,來到劉青山家,叫他去滾蘇雀。

正好這幾天也閑著,劉青山就從倉房把滾籠取出來,打掃一下上面的塵土。

看到他的滾籠裏沒有鳥油子,張撇子就從自己的籠子裏抓出來一只老油子,塞了進去。

“哥,我們也要去。”

小老四扯著劉青山的衣角,山杏也眼巴巴地望著。

她知道,男孩子們出去玩,最煩的就是帶她們這些小丫頭了。

可是劉青山不一樣啊,就算她們不吭聲,還要領著呢。

想不到的是,楊紅纓竟然也主動加入大部隊,看來這位老姐,徹底是放飛自我了。

提籠架鳥,浩浩蕩蕩出了村子,劉青山跑在最前面,端著照相機,給後面的大部隊來了個合影。

值了,就算抓不到蘇雀,也值了!

半大小子們心裏都樂開花。

出村不遠就是一片雜樹林,榆樹柞樹樺樹山釘子樹之類,當然,還有上一次立下大功的黃玻璃樹,掛著一串串黑色的小果子,都已經幹巴了。

“真有蘇雀!”

張撇子眼尖,率先瞧見一群小鳥,正在灌木叢裏覓食。

蘇雀的大小和麻雀差不多,模樣也相近,區別就是腦瓜殼的羽毛是紅色的,肚皮也有紅毛。

這種鳥不像老家賊那麽大的氣性,就算被抓住,也該吃吃,該喝喝,好養活。

用娃子們的話來說,就是比較傻。

野地裏,長著不少野蘇子,蘇雀最喜歡吃蘇子,因而得名。

只見這群小鳥,靈活地落到蘇子杆子上,蘇子的種子,就藏在小喇叭筒形狀的果皮裏,蘇雀就伸著小嘴,在小筒裏啄食,不時發出一陣陣歡快的鳴叫。

半大小子們七手八腳的,把各自的籠子都掛到林子邊的樹上。

滾籠都制作的很精細,最核心的部位就是那兩個巧妙的滾子了。

滾子上別著谷穗,可以勾引蘇雀來啄食,從外表看,瞧不出什麽端倪,但是當蘇雀落到滾子上,滾子承受不住它的重量,就會向內翻滾。

一下子就把蘇雀帶進籠子裏,然後滾子復原,蘇雀就飛不出去了。

掛籠子的時候,劉青山又照了一張像,然後,大夥就開始遛鳥。

這個是真的遛鳥,就是把蘇雀驅趕到籠子附近,小老四和小老五,也跟著一起咋咋呼呼的,驅逐著鳥群。

等飛鳥入林,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了,大夥湊到一起,都緊張兮兮地望著遠處的鳥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