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熨鬥的妙用

周日一大早,劉青山依舊起來挑水,到了井沿兒,看到了大頭還有幾個人也來挑水。

問了問,才知道張隊長和老板叔他們十幾個人,大半夜就趕著馬車出發,去縣裏采購豬崽。

吱扭扭的,井轆轤被搖動時,發出陣陣輕響,生產隊的這口大井,可是個寶貝。

井深三四十多米,搖上好幾十圈,才能把裝水的柳罐給提上來。

雖說費點力氣,但是水質甘甜,如同泉水,大夏天的,依舊是拔涼拔涼的。

“青山,幫叔打兩桶。”

張大帥也來挑水,這也是他最不樂意幹的活兒。

至於原因嘛,當然還是出在他的身高上。

轆轤把是按照正常人身高設計的,到了張大帥這兒,就尷尬了。

將轆轤把搖到最高處的時候,他竟然夠不到,只能蹦起來往下壓。

轉一圈,蹦一下,再轉一圈,再蹦一下,搖一柳罐水,得累出一身大汗。

最關鍵的是很沒面子啊,井沿兒本來就是村裏男人們的一個集散地,沒啥事的時候,紮堆在這嘮嘮嗑。

看著張大帥這麽一蹦一蹦的,難免要開開玩笑啥的,感覺特丟人。

所以一般時候,張大帥都是找人幫忙,今天就找到劉青山頭上了。

劉青山也不推辭,將轆轤把搖得跟風車似的,這玩意,搖得越快,慣性越大,也就越省勁兒。

他這邊打水,旁邊的大頭忽然開口道:“三鳳兒,俺這兩天琢磨一件事,你說冬天的時候,咱們大棚灌溉咋整啊,總不能也挑水吧?”

這倒是個問題,劉青山也沒有經驗,所以沒想到這茬,想不到大頭先考慮到了。

等打完水,這才摸摸大頭的大腦瓜子:“行啊,沒白長這麽大,腦袋裏知道琢磨事兒了。”

大頭嘿嘿憨笑幾聲:“要是能把自來水接上就好啦。”

自來水嘛,眼下是不用想了,除非自個掏錢挖管道。

劉青山琢磨一陣:“大頭,那種小壓井你見過沒?”

大頭晃晃腦袋,這會兒,農村還沒有流行那種手動的小壓井呢。

“就打幾個壓井吧,三戶人家共用一個,這樣咱們村子裏,有十個壓井就夠用了。”

劉青山能想到的就是這種既方便又省錢的法子了,壓井打在園子裏,大棚需要澆水的時候,就用水管子把水引過去。

小哥倆商量妥了,約好吃完早飯去找老支書說說,就挑著水桶,各自回家。

一進院,就聽老四在那嚷嚷:“包餃子嘍,包餃子嘍!”

昨天不是熬了豬大油嘛,剩下的豬油渣,包餃子最香了。

等劉青山洗手進屋,一大家子,正圍在炕邊包餃子呢。

高文學一個人擀皮都供不上,爺爺奶奶,林芝再加上楊紅纓,四個人負責包,大姐在那揪劑子。

劉青山進屋轉了一圈,就自動去外屋地燒火去了。

等三蓋簾餃子下鍋,跟一尾尾小白魚似的飄起來,老四老五就開始圍著鍋台打轉。

老話說“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呢”,現在的情況,還真是過年過節,才能吃頓餃子。

你說吃著能不香嗎?

等一盤盤餃子端上桌,咬上一口,豬油渣混合著白菜,叫人恨不得把舌頭都吞進去。

吃完餃子,再喝一碗餃子湯,吃飽喝足,老四老五背著書包,跟楊紅纓一起上學,劉青山也叫上大頭,晃悠到支書家。

一聽說要打小壓井,老支書立刻眼睛放光,他在外地見過這種井,用起來很方便。

但是有一個問題:十口井,肯定需要不少錢吧?

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劉青山跟老支書講了好半天,不光是大棚需要用水,豬場雞場啥的,以後也需要大量用水,光靠人挑水的話,實在浪費人力。

貸款的一萬塊,不就是用在這些方面的嗎,要是光買菜籽,有個大幾百塊就足夠用了。

這件事,老支書也不能一個人拍板,還得等張隊長他們回來,大夥一塊合計合計,不過老支書原則上還是同意的。

商量完打井的事兒,就開始召集村民,一起去大頭家。

現在已經是九月中旬,利用秋收之前這幾天時間,正好各家各戶都把大棚拾掇出來。

主要工作就是兩項:一個是整地施肥,一個是覆蓋塑料薄膜。

就以大頭家的大棚作為試驗田,進行示範。

在場的都是老莊稼人了,整地施肥之類的,自然不在話下,大頭主要講了一下糞肥的種類和使用數量。

好東西也要講究適量,蔬菜其實跟人一樣,好東西吃多了,也會撐壞的,糞肥多了,能照樣能把蔬菜燒壞。

大棚裏需要的肥料,一是草木灰,二是張杆子辛辛苦苦積攢並且發酵的糞肥。

大頭站在中間,有模有樣地講著:“這個草木灰偏堿性,裏面鉀的含量比較高;糞肥偏酸性,有機物質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