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第2/2頁)

王教授樂呵呵地打量一下這個少年,想不到一個村裏的孩子,竟然挺有見識。

要知道,這年頭的農民,大多數都沒有這種意識,在他們的觀念裏,就是種好家裏的一畝三分地,養個十只八只的小雞,換點油鹽錢。

這種好事,必須支持啊,王教授一點都沒猶豫,便點頭應允:“等你和爺爺回去的時候,帶一批雞雛,再捉兩只種雞給你們。”

還有種雞,那就真相當於抱著下金蛋的雞啦。

喜出望外的劉青山,跟著問道:“王爺爺,你們學校有沒有介紹塑料大棚的書籍,俺還想搞這個。”

人不大,野心不小,這也是好事,必須支持,王教授再次點頭答應。

“還有,王爺爺,咱們夾皮溝窪地多,種了莊稼,收成也差,俺琢磨著,能不能把旱田改成水田,種植水稻試試,可是,也缺少技術支持啊。”

劉青山還真是不客氣,問題一個連著一個。

王教授也越聽越是驚訝,最後指著劉青山笑道:“好你個小山子,你這不是來看我這個老頭子,是來我這裏抄家啊!”

說歸說,笑歸笑,正事該辦還得辦。

王教授也不拿劉青山當半大小子了,叫他搬了個板凳坐在旁邊,然後開口說道:“小山子,你這些想法都挺好,主席當年就說過,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劉青山點點頭附和道:“是啊,王爺爺,咱們國家現在改革開放了,城裏的變化很大,農村的發展也必須跟上才行。”

“主業副業必須一起搞,尤其是副業,要是搞好了,大家夥的日子也就越過越紅火。”

“哈哈,你小子,不會是想當夾皮溝的村支書吧,這理論說起來是一套一套的。”王教授聽了不由得大樂。

跟著,他羨慕地望了劉士奎一眼:“老劉啊,你們家後繼有人嘍。”

爺爺當然也樂得胡子直翹,當老人的,最高興的就是後代有出息,不過嘴上還得謙虛:“小山子今年初中剛畢業,還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高中呢。”

王教授則毫不猶豫地說道:“瞧這小子的機靈勁,肯定沒問題。”

劉青山連忙順杆子往上爬:“還不是王爺爺當年教的好,給俺打好地基。”

一聽這話,劉士奎也來勁了:“可不是咋地,老王啊,要不是你當年教小山子說英語,這小子哪會說外國話,這不,今天早上,還救了一位外賓呢。”

跟著,他大差不差地把事情講述一遍,聽得王教授也連連咋舌,不過,他心裏也有點劃魂兒。

我當年教過這孩子英語嘛,記得好像就教漢語拼音來著?

嗯,估計是年頭多給忘了,這人一上了年紀,記憶力就開始減退。

王教授自己腦補了下,看著劉青山的眼神便更加親近:好歹也算半個學生嘛。

劉青山心裏也挺高興的:這回算是徹底圓回來嘍。

只聽王教授又接著說:“養雞和大棚都沒問題,至於你說的水稻種植,我們學校還沒有開展這個課題。”

“因為水稻的生長周期比較長,所以在東北這種寒地,種植水稻要面臨很多難題。”

王教授凝神思索一陣,跟著補充道:“不過呢,這幾年,水稻的旱育稀植技術,搞的挺好。尤其是黑省那邊的老徐,徐一戎,是這方面的專家。”

“到時候,我給你寫一封介紹信,你要是得空的話,可以去請教徐老。”

徐一戎!

聽到這個名字,劉青山不由得肅然起敬。正所謂:南隆平,北一戎。

徐老是寒地水稻的專家,卻聲名不顯,正如人們所說的:在一百個吃大米飯的人裏,可能有九十九個不知道徐一戎是誰;但一百個種水稻的,肯定會有九十九個認識徐一戎!

對於這樣的老專家,劉青山是真心敬畏,因為,他確實吃人家搞出來的大米啦。

“好了好了,等會再聊,先吃飯吧。”王奶奶從廚房出來,嘴裏張羅著。

劉青山連忙支起靠邊站,幫著從廚房端菜。

四菜一湯:木耳炒肉,雞蛋炒韭菜,拌涼菜,最後壓軸的是一大碗紅燒肉。

那紅燒肉顫巍巍紅燦燦的,香氣四溢,叫人瞧了就流口水。

“老劉,咱們老哥倆,今天必須整點!”

王教授起身從櫃子裏取了一瓶酒回來,打開之後,滿屋都飄著濃濃的酒香。

倒了兩盅之後,他才對劉青山說:“小山子,你下午不是還有采訪任務嗎,就不要喝了,喝汽水兒。”

劉青山咧了咧嘴:茅台,八二年的茅台。

俺也想嘗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