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0章 中華文化糾如常

“諸位,回頭再看如何?喝羊湯。”

晚上李易把自己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及兩套計劃書拿過來,打印好的,裏面還有圖表。

結果一群大臣不吃飯,非要先看。

李易勸,吃過飯再看一樣,又跑不了。

說完他自己吃,燙了三兩白酒,喝羊湯喝啤酒,顯然不行,喝不下去,肚子就那麽大。

“剛柔,你所作,哦,所抄之江南有丹橘,乃樂府格式啊,某聽著深有感觸。”

張九齡端羊湯過來找李易,這邊就永穆公主和小蘭。

李易臉微微一紅:“是哈!跟漢樂府的長歌行一樣。”

“不錯。”張九齡頷首;“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張九齡隨口說出來,江南有丹橘就是這個格律和表達方式。

二者的表達方式與行文,沒有區別。

張九齡不知道這是他以後自己寫的,被李易所抄。

所謂長歌行,比七律多兩句,但還不是歌行,歌行是另一種,比如悵恨歌、春江花月夜、琵琶行、長幹行等。

孔雀東南飛、西北有高樓,亦屬於樂府長幹行。

包括之後的唐伯虎寫的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九齡兄喝湯,不要喝帶油的,晚上睡覺對身體不好。”

李易有一點尷尬,抄了對面人的詩。

不過李易不覺得自卑,抄人的東西就自卑?他又不是自己不會寫,他只是為了節省時間。

他即便不抄,憑借自己依舊可以寫。

只不過那樣做,沒什麽意義,百姓生活好了才最重要。

有寫千字律詩的時間,不如寫一下地方資源應用的策劃書。

“湯也少喝對吧?”張九齡哪曉得李易抄他的東西,他很認真地問。

“沒錯,晚上除非你一個半時辰後再睡覺,不然別喝那麽多的湯。

你若喝酒,記得一個時辰的提前量,否則晚上還得起來,同時口渴,繼續喝水。

第二天早上受生物鐘影響,你醒了又迷糊又難受,明明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

李易耐心地講,要麽你別吃多,要麽你別喝多。

又吃又喝的,不用等第二天,直接就吐了,然後開始難受。

張九齡頷首:“小家夥現在所學,是否太深?”

“所學深淺與所講有關,我抄的西遊記,往淺了看,是個樂趣,往深了看,就是政治。

抄的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不同,演義極盡誇張。

然,其卻把人性表露得更加徹底,這才是三國演義的精髓。

你當故事看,並不深,只覺得諸葛亮厲害,周瑜襯托,實際你我皆懂。

故事裏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裏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李易聯系起一大堆的內容來說,包括電視連續局裏的歌,歌詞的最後一句,他以問的形式來說。

‘是也不是。’與‘是也不是?’是兩種意思。

第一個是定語語句,即使是,我也可以說他不是。

第二個是反問句,‘是也不是?’等於‘你說對不對?’

張九齡再次點頭:“即元之所授,應依沰兒之齡?”

“不然呢?聽不懂你給他講什麽?難道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小家夥還達不到這個境界,不可以讓起求甚解。

所教所授,必須讓其直接會意,哪怕你以故事來說,也必須把你所欲授者明了。”

李易說清楚,讓你們上課,必須給小家夥說明白了。

又道:“什麽叫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說白了就是: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當第一次聽的時候就屬於不求甚解,等到之後經歷過一些事情,就明白了,那種心靈的沖擊才最大。

故,欣然忘食。

而咱們的小家夥不可以,正如:人生本來一場夢,莫怨人生夢一場的消極之態。

小家夥應如煌煌天日,普照四方,不可如彩雲追月,黯然神傷。”

李易定調了,你們教可以,別瞎教。

你們要敢把小家夥教成藝術家,我回頭把你們變成藝術品。

他的定調名詞解釋其實是編鐘制作出來後的調音,拿錘子砸,砸關鍵的位置,一錘定音。

在演奏的時候,西方的交響樂,如以小提琴為定調,那就是第一小提琴手的小字組的A為定調。

理論上,所有的樂器都要按照它的這個音來調整,包括鋼琴。

最初不是鋼琴,而是教堂音樂的流行的管風琴。

“彩雲追月?”張九齡在明白李易的意思後,對一個名詞有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