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 東北隊伍又入新

李隆基拒絕吃,他僅僅問問而已。

“如今百姓喂家禽以哪種作物為主?”李隆基知道蝗蟲數量不夠,雞鴨鵝全吃草?

“陳年的谷子給一點,秈稻的稻殼磨碎混合進去,洛陽的冬天草少時,不孵化新的禽雛。”

李易了解情況,沒有足夠多的糧食作物給家禽吃,家禽生長慢。

蛋被人吃了,人吃脂肪和蛋白質,對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則小。

拿純數據來計算,很復雜,涉及到人體的營養攝入,不只吃飽。

養雞,即便人省下來的喂雞,人吃雞蛋雞肉,還是比不養家禽,光人吃糧消耗的多。

不同之處在於不養家禽和豬,普通百姓瘦弱,面帶菜色,典型的營養不良。

現在臉色紅潤,男人有肌肉,女人顯得豐沛,生病夭折的孩子數量減少一大截。

“夏天時由於草多、菜多,養殖的糧食消耗達到均衡,家禽和豬吃菜長肉,人吃菜……也能補充一點熱量。”

李易提到食物轉化,家禽吃菜轉換的比例比人高。

李隆基對此學過:“外來人口增加,對於消耗本地的禽蛋有所幫助,本地儲備,別處運輸,規劃妥當了?”

“主副食俱安,京兆府主食多,可運來補充,副食亦如此,海州的魚,冬天出動船只。

從洛陽宮到北面黃河的溝壑,在修橋人力有余時,進行開墾。

一部分種上護土作物,一部分種經濟林,其他的改成田地和梯田。”

李易給出大方向的規劃,他那時同樣的位置除了樓就是梯田,再往北面去,則為廠房區。

現在住戶少,田更少,大部分屬於‘原始’林地。

裏面還有老虎、狼、熊、豹子等動物。

既然修橋,地方不利用,不如不修。

“去渤海接西南蠻的人安排妥當了?”李隆基放下河南府的心事,指指東北。

電報機送到他們應該到的岸邊,看到人發電報來得及,另有船只輪換錨於海上。

……

“今天不走了,天陰沉沉的,風冷颼颼的,又要下雪。”

東北的雪地林間,李恩東看看時間和天,決定提前宿營。

由於當地人的拖累,還得走兩天路。

額外的隊伍又有所增加,新來兩個部族,拖家帶口的。

後加入的部族看到之前加入部族人的樣子才動心,明明大家過一樣的日子。

突然鄰居乘著馬拉雪橇,丟掉很多東西,然後穿暖和的衣服和新鞋子。

小娃娃的時候從皮手悶子裏拿出來,上面沒有黑黑的皴,很幹凈。

再看自己的孩子,流著大鼻涕不時往回吸一下。

跟著大唐的人,生活這麽好嗎?算我一個,我帶著族人去大唐。

時間被耽誤,又得重新給兩個部族換鞋子、找烏拉草。

燒草木灰、煮水、打獵來的野獸皮子扔裏泡,之後拿出來在冬天裏晾著,都凍硬了。

需要到地方後再進行加工,回程時大家應該有更好的保暖衣服。

李家莊子的人決定,其他人聽從,搭營帳,倒無須挖壕溝。

六個部族中間分開,避免晚上來回亂躥。

比如看上哪個別的部族的男人或女人了,生活如此艱辛,能快樂就快樂。

西南蠻負責巡邏、放哨,他們已經不把自己當成來自西南的山裏人。

在他們眼中,這些部族才是未開化的,至少自己能寫幾個大唐字。

自己是俘虜,說奴隸也行。

奴隸哪不好?李家莊子的奴隸跟別處能一樣?

誰見過奴隸家的娃兒穿漂亮的衣服、背小書包去學堂的?咱家的就是。

營帳搭好,篝火升起,燉肉,樹上有的幹癟的蘑菇和木耳也扔進去。

這種木耳不用再曬幹了,在木頭上已經幹了。

另外用工兵鏟清理樹下周圍的雪,有時能夠找到蘑菇。

當然也可能找到蛇冬眠的洞,要小心。

有的草結了薄冰,依舊頑強地生長著。

李恩東等人翻著圖冊辨認和指揮,東主給的,告訴自己等人東北冬天野外會出現什麽,都長啥樣。

即便白雪皚皚,想要吃東西依舊能夠挖出來,加上打獵,保證餓不死。

比如發現野生的榛子叢,下面有掉落的榛子,榛子裏還有蟲子,吃,連蟲子一起吃。

榆樹也不缺,實在不行剝皮吃樹皮。

尋找松樹,即便油松,有的大松塔裏的松子也能摳出來吃。

如果遇到河或著積雪覆蓋的水泡子就更好了,河裏有魚,水泡子中通常能挖出泥鰍。

挖的時候要注意,有泥鰍就有螞蟥。

本地人不認識大唐字,看彩圖都能看得兩眼發光,好書哇!

新加入的隊伍往火堆裏扔柴火,大部分是男人,女人想幹活,男人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