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4章 引敵難成待天明

篝火噼啪地燃燒著,不要命的飛蛾在火焰旁盤旋,又一頭紮進去,化作灰燼。

“再派一支隊伍去長安求和。”看著火苗跳動,暾欲谷眼睛眯縫起來。

“怎麽能和?唐兵勢強,又無吐蕃之憂,換成我,我更要狠狠打。”

闕特勤喝掉一大口酒,看出來情況。

“不派人,哪來的情報?我們在長安的人連續回來找我們,長安人手不足。”暾欲谷道明原因。

打起仗來,突厥、吐蕃的使臣在長安鴻臚寺的人手依舊呆著,以傳遞國書的名義提供情報。

大唐可以阻止,不給開通行證,他們敢出去,就會被邊軍殺掉。

每次大唐還都給,想走便走,無所謂的。

李易甚至派人給送去搪瓷的七八壺與壓縮餅幹,怕人家路上缺食物掛掉。

暾欲谷知曉長安回來的人時效性不強了,跑一次需要至少一旬,還得有好馬。

即便如此,他依舊要聽消息,自己腦補延遲回來的消息的那段時間的情況。

通過分析,他發現大唐要把自己的人逼向更北方,冬天的時候自己得承受更寒冷的氣候。

大唐的那種火槍,比弓箭遠出一倍還多。

火槍與弓的重量差不多,子彈比箭輕一大截。

連續攻擊時,子彈裝填速度遠遠慢於快速開弓。

用火槍對體力的消耗少,據說孩童不怕受傷,亦能攻擊。

大規模列陣作戰,大唐的火槍隨便安排一批人即成戰鬥力。

通過接觸,救援自己斥候隊伍時,看到自己人的屍體,上面不僅有被子彈打出來的傷,同樣有箭。

證明天兵軍、橫野軍的人清楚火槍的優缺點,距離近時,他們會用弓。

自己人不好辦,離著遠,唐兵在射殺,好不容易躲開沖近了,雙方的戰鬥方式又變成一樣的,絲毫占不到便宜。

“北去,要凍死族人和牲畜。其他部族定然投降大唐,跌思泰、阿悉爛,他們回不來了。”

暾欲谷盡量讓自己冷靜,不去想憤怒的事情。

默啜死的時候,突厥一些人投降大唐,求活,指望他們能夠回來。

結果並州長史王晙上書內遷,據說他的上書剛寫完,灞水旁邊的李易已經安排上了。

結果鐵勒九姓一大群人被他給弄到了華州,後來過去的弄到了同州。

其他的朝廷負責管,不叫接觸草原,兵器全收繳,只給耕種的農具和種子,用來耕地的馬有,能騎著作戰的沒了。

前天才得到消息,之前派出五千人去攻打奚族,除了死的,全被抓起來。

有報紙為證,自己的人每次從長安回來都要帶上除去廣告部分的報紙。

上面有生活小技巧,簡單工具自己家制作,漚肥、青貯。

“去北面,能夠種地嗎?”

默棘連問自己的嶽父,他看報紙,發現上面教種地、養殖。

現在報紙上每個字的上面給標注拼音,學會拼音就能自己拼著讀,會說大唐話,一讀,哎?原來是這樣。

“冬天如何種?李易從海外回來,帶有大量畝產高的種子,不知道能不能弄到。”

暾欲谷對於種地和養殖動心已久,他們從來不耕種。

報信的人總說京兆府的百姓生活變得多麽好,家家有肉吃,尤其是蛋。

放牧年復一年的,不打仗的話,人口增加、牲畜變多,速度比會種地的慢。

“說我們願意投降,但必須派李易過來接收,到時我們集幾千勇士殺掉他。”

闕特勤出主意,他對李易又怕又恨,他的印象中,李易是文官,像個工匠一樣的文官。

死掉幾千人,換李易一條命,值!

默棘連看向嶽父,此計如何?

“他不會來,沒人可以逼迫他來。”

暾欲谷搖頭,憑借他對李易的分析,得出結論一系列結論。

李易十分謹慎,不給別人任何一絲機會,不在乎別人說他什麽。

他在大唐的地位特殊,即便自己突厥以投降為名讓他來,他說不來,哪個大臣敢指責他?

跟自己打仗,他無非是花錢,投降他答應,叫他親至,做夢。

親至可以少死大唐將士、少消耗錢財,他寧肯給將士送更好的武器、從各地買來輜重,都願意。

“等,再等幾天,等長安的情報,等特閣兀的消息。”

暾欲谷說著用小刀切來一片肉,蘸弄碎的腐乳和腐乳汁吃。

腐乳汁是冒充其他部族的人與天兵軍斥候交換的,由此可以探知一些情況。

比如很多部族都在出賣自己,要不是無法去打他們,早給他們滅了。

腐乳和茶葉有同樣的作用,幫著消食,打起仗,買不到茶葉,只能換腐乳。

他有腐乳吃,不少後突厥的人吃不上腐乳,茶葉煮了一遍又一遍,最後都給嚼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