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3章 接連收獲壯士還

新的葵花籽潮濕,李易挑大的磕一個,看看仁,比較滿意。

“能吃就先吃,其他的晾曬,幹了之後用簸箕,或者放風車裏吹。”

李易吃幾個,嫌費勁,葵花籽不幹,磕著太軟。

拿指甲摳是最好的,但他沒留指甲。

永穆公主和小蘭抓著磕,蹭的手和嘴角都是絨毛。

吃了一把,永穆公主看看小蘭嘴的樣子,不吃了:“李郎,怎麽處理可以沒有這個絨毛?”

“煮,加上調料煮,想五香的豆子那樣做,然後再烘幹。

直接炒,炒完了還是有黑的東西在上面,其實煮也有,就是相對少。”

李易對葵花籽沒啥好辦法,除非不磕,直接用設備脫粒,那個幹凈。

只是瓜子不磕,吃什麽瓜子啊?樂趣就在於哢嚓哢嚓磕,包括西瓜籽、南瓜籽。

“咱們種南瓜,那個籽也挺好吃的,能夠當藥用,以膳為主。”

李易想到南瓜籽,發現又多了個零嘴兒。

……

政事堂中,姚崇等人也在,他們最近沒有大的案子要處理,略微清閑。

他們在喝茶水、磕瓜子,西瓜的籽。

現在西瓜朝兩極化培育,籽大籽多的單獨種,再選裏面籽多籽大的。

另一條分支則是籽小籽少瓜甜、瓜大。

還有各種雜交,看看能不能長出來神奇的東西。

司農寺一直負責這樣的事情,許多年前便開始。

現在資金多,他們逮到啥都想嫁接、雜交,萬一發現一種好東西,利國利民。

說好了的,出成績就記載成他們,誰管的、誰操作的,放到一本書裏,印出很多,叫以後的人知道。

“喝酒還是鹽霜小土豆好,醋熘的土豆吃著略微硬,口感差。”蘇颋在評價菜。

“醋熘的好吃,脆脆的,汁多的那個太軟,適合牙口不好的人吃。”畢構持反對意見。

“要我說,還是土豆泥最好,尤其在吃過水飯的時候,放上蔥花和雞蛋醬,比鹽水豆子香。”柳沖有自己的想法。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菜應該怎麽做才對,主要目的為了緩解今天受到沖擊後的心情。

從海外帶回來的物種開始收獲,畝產一個比一個高。

原來拿土豆與水稻、小麥比,後來明白,土豆要跟蔬菜去比。

“後突厥的五千精銳騎兵給咱們提供了機會,明年在草原上種,那裏的百姓再不用擔心吃不飽飯。”

心情放松後,宋璟說正事,由李易推動,整個大唐得利,李易的功勞大過天,無所謂了。

“小易說要先賣給夷商,騙一部分錢。”畢構提起前些日子和李易說過的話。

“賣給夷商,大唐百姓種什麽?”姚崇顯得不高興。

“賣一點,比如一粒種子多少錢,珍貴的種子小易說按粒數。

賣完夷商,大唐百姓論斤稱,不指望拿種子賺百姓的錢。

百姓的物產高,大唐不種地的百姓就有便宜的東西吃。”

畢構解釋,賣少許,用來種的,回去自己慢慢種,越種越多。

蘇颋喝口茶水,放下杯子:“今年李易還要繼續種,到明年能出多少種子?想來無法推廣出去。”

“在草原種的可以是種子,別處找不到大面積的閑置土地。

草原要提前翻耕,曬地,等著要種了再熟地,來不及。

今天冬天把後突厥趕遠遠,其他的部族歸順大唐,正好令他們翻耕。”

張九齡盤算來年開春,不等草長出來,先耕地,到夏天看看地怎麽樣。

這點所有人皆贊同,草原的土地太多了,草能長起來一人高,說明土地肥沃。

別的時候沒人在草原翻耕,怕打仗,種地的人手差太多,都在準備戰鬥。

“河北道的土地亦不錯,沒了奚族、契丹犯邊之憂,應大量種植麥子。

別處有的百姓田少,允許他們遷徙,租賃給他們牲畜、農具、種子。

等收獲後慢慢還,免除他們的租庸調。

他們種出來的直接賣了換錢,稅都可以前幾年不收。”

畢構變大方了,不盯著田裏的那點錢,反正種完、養殖完,要出售,整個大唐受益。

修黃河大橋的目的便在於方便運輸,把河北道的糧食運過橋,走鐵路。

等蒸汽機船多,夏天運輸又快又省錢。

在那之前,漕船依舊要作為運輸主力。

眾人說著,發現有種莫名的輕松感,茶水喝著嘴裏甜,還有一點點鹹味兒,沒錯,絕對不是吃五香瓜子吃的。

……

在新物種持續收獲的時候,轟隆轟隆的火車又一次抵達長安車站。

與前幾天不同的是,運來的並非貨物,是人。

海軍們站在火車的車廂裏被送到長安,沒有載客車廂,正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