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3章 果然一問萬事靈(第2/2頁)

“好事兒啊。”李易認為百姓覺悟高。

“哪裏好?賬目亂,全是小額買賣,免稅,再免去其他的租子什麽的,大唐財政收入有缺。”

畢構抱怨,他不信李易不明白。

挑擔子賣東西的不收稅,擺攤的又不是在京兆府能盯住,別處一旦開始收,小心吏員從中撈取好處。

“我印稅票,像印錢一樣,不過簡單,給百姓定下駐稅和過稅。

交稅之後把稅票留著,等新的作物推廣,有稅票的可以買種子。

先等一下,等說好的賣給夷商賺大錢的,回頭再給他們。

有好處跟著,沒有稅票便拿不到好處。

收稅的人想要在收兩錢稅的時候收一錢而不給開票,交稅的人拿不到票就沒有以後的福利。

而且這樣的行為暗訪即可,派人裝成賣東西的人,過去看一眼,發現就是重罪。

咱們的稅低,為了避稅而采取分散運輸的方式,被查到後的成本過高。

外面的小店住稅五十稅一,過稅一百稅一,不足一錢者,以一錢計。

過稅總價值少於五十錢者,不計稅,或者我印刷更低面值的稅票,角、分?”

李易想出個臨時的辦法,為將來的全大唐交稅打個前站。

像華州,現在就按照正常的方式交稅,京兆府怎麽收,華州、同州就怎麽收。

百姓的負擔減輕,錢卻沒少花,稅最後還是轉嫁在消費上。

百姓得到的是更靈活自由的租賦支出,不受季節限制。

比如夏收秋收時候的糧價低,承擔過多的額外費用。

“你安排人印刷,給老夫一碟柞蠶蛹,要幹煸的。”

畢構不去看旁人,自己沒有辦法,問小易難道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