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貿易限定山那頭

“有技術門檻的叫高科技商品出口,沒有技術門檻的叫代工。”李易先給出一個定義。

再具體說:“高科技商品的附加值高,現在的玻璃鏡子屬於高科技,材料成本低,銷售價格貴。”

“哪樣東西技術低?絲綢?”武婕妤知道大唐的絲綢別人願意要,還要瓷器。

“絲綢屬於高技術產品,別人沒有,咱大唐的百姓都不能每人一套絲綢衣服,何來技術低一說?”

李易不但不認為絲綢貴,還覺得應該限制絲綢出口。

用其他的商品來代替,絲綢夏天穿著涼快,好的綢緞錦什麽的確實漂亮。

李隆基眉毛挑了下:“種棉花就不能種地,當以吃為先。”

“讓別人種棉花,咱們收購回來制作衣服,對,西南蠻,還有天竺,天竺的棉花好。”

李易眯起眼睛,腦海中出現一幅地圖,哪裏適合種棉花、什麽地方的麥子和大米多,香料……

“增加貿易量和貿易品種,不能總要珍珠、玳瑁、珊瑚。

昂貴的奢侈品在藥用上無法體現價值,它們可以用其他的東西來代替。

藥用珍珠,再過兩年,咱們種的珍珠可以年年收獲,一年頂一年種與收。

用一大堆種出來的絲綢去換一塊塊寶石,不劃算。

我知道哪有寶石的礦,若需要,派人過去直接挖。

啥紅寶石、藍寶石、貓眼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金剛石,現在他們沒發現的我清楚。”

李易心疼那麽好的絲綢、茶葉、瓷器跟人家換石頭。

換糧食和香料、藥材,能換許多。

讓別人多種棉花,人家那地方氣候好,不愁吃不愁穿的。

“運一百石糧食到海邊,咱們付出一匹綢,飼養、采集、紡織一匹綢的地和人工,絕對換不來一百石糧食。”

李易給眾人算賬,自己付出了多少,收獲了多少,叫技術優勢。

別人送一百石糧食路費多少,不歸他管,對方既然願意換,說明利潤還是很高。

“叔叔,我們要多多造船,加快速度,不能叫他們把利潤全拿走。”

王皇後恨不能把夷商抓起來,變成大唐的奴隸,專門給大唐換好東西,夷商給個飯吃就行。

李易看李成器,李成器在負責。

“商人已組織起來了,大唐商盟,對外就一個,不采取相互競爭方式。

加入的商人,到外面貿易,必須統一定價,不得主動降價。

同時如進行貿易封鎖,誰也別想賣,賣了就處理。不加入商盟的……”

李成器停下不說了,不加入的結局已定。

好不容易弄到一條船,還不加入大唐商盟,出海保證給你打沉。

至於王法,海外有啥王法,誰是誰的王?

為了大家能夠擰成一股繩,心不狠不行。

一旦到了外面,有人如果跟當地的關系好,大唐其他的商人過去,活下來算是得天之幸。

李隆基跟著說:“以後大唐的艦隊出去巡航,凡是對我大唐不利的地方,給予耐心教導。”

“何時我們能出海看看?在海裏航行是什麽樣子?”豆盧貴妃從未到過海邊。

只是聽人說,還有人畫。

她倒是知道大海,水幕裏面出現過,一眼看去全是水,無邊無垠。

太陽在水裏升起,又從水面沉下去,遠處的天跟水面連著。

李易看看眾人,都是沒到過海邊的,說道:“鐵路修好,咱們乘火車過去看看。”

李易心疼這些人,看著權利多,實際上要不是有安史之亂,他們也就在東都和西都轉。

去東都還是因為吃不上飯,宮裏一大群人,每天人吃馬嚼的,還要與百姓搶那點糧食,就搬家。

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逃避,面對天災的逃避。

今年關中大旱,加上歷史上蝗災使糧食大量減產,無法運輸到長安,百姓餓得吃土。

離開長安,眼不見、心不煩。

提前知道災害的情況,李易先收拾蝗蟲,再遍布水網。

百姓余糧多,李隆基就不去洛陽了。

“對,去看看,易弟你跟著為兄便放心,或者問問陛下,能否派宰輔也隨我等到海邊看看民生。”

李隆基現在不擔心朝政問題,軍隊厲害。

要是有什麽緊急的政務需要處理,有李易在,沒問題。

即便天要塌,問一下易弟,易弟會想辦法給解決。

李易看著李隆基:“誰去誰留下?三哥提要求,陛下一定會應允。”

“易弟說誰留下比較好?”李隆基一時間想不出來。

“老宋和老張都行,他倆全看過海,老畢……老畢也見到過海,就蘇颋沒到過海邊。”

李易一看,你們都知道大海啊!

畢構當過廣州都督,在廣州當都督,不去海邊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