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好高騖遠看時機(第2/2頁)

現在渭南在大力養殖牲畜和魚,耕種面積形成台塬長梯田格局。

整個京兆府長安外的二十個縣,李易都規劃好了。

渭南棗樹有,卻不需要專門政府幹預。

真想發展,李易可以說一家種五棵棗樹,不用多。

百姓自然會種,五棵夠用,還不用操心管理。

曹雲彬像犯錯的孩子一樣低頭,悶聲道:“不種了。”

“種,別不種,咱們渭南柿子樹也不少,用柿子樹來嫁接棗樹,掛果速度快。

咱們這邊都是澀柿,處理起來很費勁,主要是價錢不高,一般制作成柿餅還行。

紅棗比柿子貴,為什麽不教百姓更熟練地嫁接?

還有山裏紅樹嫁接山楂的,苦杏嫁接家杏。

落實下去,從最小的方面開始。

如果每一棵柿子樹嫁接一枝棗樹,到時候棗子產量上來,咱們制作蜜棗啊。

大唐如今各地養蜜蜂的人增加,蜂蜜的價錢會隨之下落。”

李易說蜜棗只為舉例子,小棗才做蜜棗,小棗不甜,賣不上價,所以用來制作蜜棗。

大棗本身就好吃,憑什麽還要用別的東西來襯托?

大棗一般曬幹了就行,保存在通風的陰涼處,不然其本身會持續糖化,最後爛掉。

曹雲彬對著李易深施一禮,服。

他終於知道差距了,自己想著成規模的事情,沒考慮賣給誰。

李易根本不需要考慮賣給誰,利用當地的柿子樹為棗數增產,棗子多了,百姓自己吃也行。

甚至考慮到了小棗制作成蜜棗,因為推廣土蜜蜂養殖方法了。

蜜蜂分巢,數量增加,棗蜜想來也不錯。

關鍵李易沒批評,也沒指責,僅僅是問了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