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夫欲取之必先予(第2/2頁)

李易講解交流和民心的關系。

契丹、奚族,還有渤海國,皆可通過免費的船來貿易。

他們的工業和手工業不行,賣過來的東西俱是初級資源,價錢提不起來。

賣完東西他們要買,正常來說會買什麽?當然是長安的一些帶有技術含量的商品。

這樣的商品附加值高,本身有利潤。

那裏的煤炭與鐵礦石運過來了,形成補充。

當地人會按照大唐長安,或者說京兆府的消費習慣來養殖、種植、采集、狩獵。

憑借現在的武器和人數,想把東北的某種動物給殺絕了,不可能。

最後契丹、奚族、渤海國對大唐的貿易形成依賴。

打仗保證中斷貿易,火槍先給看的,想一想通過戰爭奪取的機會有多大?

既然貿易可以達到目的,東北地區便穩定。

“這都不算什麽,至少咱們還賺錢,利潤少一點而已,京兆府百姓卻能買到東北地區的特產。

他們有了鐵礦石和煤,會自己制作農具、工具、武器。

突厥再想打他們,他們首先考慮的絕對不是投降,突厥給不了他們貿易福利。”

李易又總結,國策,不能錙銖必較。

其他西方國家,不一樣通過各種金錢上的支援來獲得好處麽?

何況大唐在免費提供航運的時候沒倒貼,有利潤。

“他們想要竄天猴。”李成器提起李大酺對他說過的要求。

“給,先給一批,包括炸藥包,他們覺得好用,再廉價購買,不怕他們用來打我們。”

李易還是那麽大方,支援給他們武器,他們針對突厥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