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5章 民生治本或治標(第2/2頁)

“易弟,同樣的人,在別處無活路,到莊子,為何變了?”李隆基這是問政了。

“因為他們沒學問、見識少,所以在別的地方重復一種勞作,一旦有點意外,自己就慌了。”

李易從根本上說起,百姓生活有局限性。

“當怎般施為?”李隆基再問。

“治本應讀書,全民讀書,不止四書五經,還要學雜科。生活為先,科舉為後。

治標快,找聰慧官員,命官員領頭。

有的縣只有幾百戶,縣令稍稍想些辦法,也就照看好了。

百姓需要一個帶著他們做事的人,他們有力氣,不怕苦累。

能攢下一點多余的家資,他們也會努力幹。”

李易說出他那時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李隆基略作思忖,頷首:“是官無能。”

“是他們不願做。”李易覺得能力是個問題,態度更重要。

官員都想掌控全局,從大方面出發,具體的不理會,太累。

他接著說:“若我是旁邊縣的縣令,我會派人過來莊子看,然後回去分析一番,組織人手搖煤球。

煤球多了,再組織人手運到長安城裏賣。

看看本縣的百姓需要什麽東西,與大商人商議價格,集中大量購買,價格便低。

帶回去給百姓,百姓得利,能攢下些錢財。不然冬天閑著,少了份收入。”

李易說情況,他那時很多官員就想辦法幫百姓賣東西,什麽土豆了、水果了,然後再集中買化肥。

不那麽幹不行,別人幹了,自己不幹,會被收拾。

李成器一拍手:“對呀,搖煤球是個好法子,易弟你再說幾個。”

“大哥我覺得吧,把刀架在官員的脖子上,官員想到得比我說的還要好,他們行的,要對他們有信心。”

李易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