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第2/3頁)

可是,在聽完郎英的匯報後,縣領導不得不親手推翻了之前的惋惜。

像江小滿這個的能人,就該讓他放開手腳回鄉創業啊!

報考公務員能服務多少老百姓?幫到多少人?

在郎英的匯報材料裏,大學畢業到現在,短短數年時間,江小滿已經擁有了一千多萬粉絲,主持或者參與創辦了三家合作社,名下還有一個茶葉加工廠,還參股了郎英的食品加工廠。

不要小看這些名字聽著土氣的鄉村小作坊,這幾年,靠著這些產業,江小滿他們已經為郎山鎮提供了二百多個固定工作崗位,間接解決了整個郎山鎮近萬人的生計問題。

就像郎英匯報的時候說的那樣,現在,在他們郎山,或許還有人沒見過江小滿,但絕對從他手裏賺到過錢。

“小滿曾經跟我說過他對文旅產業園的發展規劃展望,”面對縣領導,郎英侃侃而談,“小滿說,郎山的靈山秀水是景,風土人情也是景,看膩了祖國的名山大川,或許,現代人更想看到的是老百姓為鄉村振興事業共同奮鬥的樣子。”

郎英之前就幫江小滿一起接待過來郎山旅遊的粉絲,此時面對縣裏的領導,她嘗試著把領導當成遊客,自己代入了導遊的角色之後,居然一點也不緊張了。

孫哲遠也暗暗松了一口氣。

對郎英更是刮目相看!

他是在郎英最落魄的時候就認識她的。

那時候的郎英,只是個沒什麽文化、被前夫一家掃地出門,還帶著兩個拖油瓶的失婚婦女,村裏人背地裏說起郎英的時候,言辭中都充滿了憐憫,覺得這個女人這輩子肯定要過苦日子了,而且帶著兩個孩子,連再嫁都找不到什麽好人家。

誰也沒想到,短短數年時間,郎英從一個沒文化的農村離異婦女,搖身一變,成了村裏幾個合作社的三把手,還投資了食品廠和野山菌種植基地,個人賬號也有了一百多萬粉絲,每年光是經營自媒體都有好幾百萬元收入。

看著面對縣領導侃侃而談的郎英,孫哲遠忍不住唏噓,這大概就是江小滿堅持留在村裏的原因吧。

扶貧先扶智,只要郎山的老百姓都像郎英這樣,接受了新時代思想的熏陶和影響,才能接受山外面的新事物。

縣領導都來郎山村了,還是專程為了產業園的事情來的!整個郎山村都轟動了!

村裏好多人家都熬著沒翻新老房子,為的是什麽?還不是為了能住得離產業園更近一點?

聽說縣領導來了,村裏人都跑來看熱鬧。

人群都在往郎英他們這邊擠,不遠處,一個渾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連腦袋都包上了頭巾的矮小女人,愣愣地看著那個被人群簇擁在中間,就連縣裏的大領導都在聽她說話的女人。

那個女人,曾經是她的兒媳婦,她讓她往東、她不敢往西,任勞任怨的好像一頭永遠只知道埋頭幹活的老黃牛。

可現在,人家是高高在上的郎總了。

而她,家破人亡,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親手解決了那兩個累贅……

是該走了,遠遠的躲開,再也不能回到這個地方了。

雖然那兩具屍體已經被她找個隱蔽的地方埋起來了,可萬一被人挖出來了呢?

郎六姑也不知道自己怎麽回事,明明應該馬上跑掉,可雙腿就是不聽話的往村裏挪。

她也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麽,直到這一刻,看到在人群中閃閃發光的郎英,郎六姑終於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她這一生,簡直是又可憐,又失敗!

……

這天晚上,郎英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卻從大女兒手中拿到了一張薄薄的黃歷紙。

這種黃歷是鎮上小賣部每年年底最暢銷的單品之一,家家戶戶都要買一個放在家裏,掛在墻上,一天撕一張,撕到最後一頁,一年就過去了。

黃歷的背面,是幾行歪歪扭扭的、用圓珠筆寫的字。

“郎山村村民二組村民江二明,自願把村裏的房子和菜園地送給郎英和她的兩個女兒。”

下面是郎六姑的名字。

“這是什麽意思?江二明他們家又想搞什麽鬼?”慶山伸頭看了一眼黃歷紙上的字,頓時炸毛了。

他慶山的媳婦兒,憑啥要去住江二明家的房子?

他自己有本事掙錢給他老婆蓋大別墅!

以後他還要攢錢去省城給郎英買房子呢,全部都寫郎英的名字!

稀罕你們家那沒人要的破房子?呸!!

“算了,本來我也沒打算要。”郎英覺得挺沒意思的,把那張薄薄的黃歷紙揉成一團,隨手丟到炭盆裏去了。

小小的一個紙團落在炭盆裏,一眨眼就燒成了灰。

這一刻,郎英突然想起了十年前,那時候她剛嫁給江二明,江家新修的磚瓦房,在村裏非常的氣派,那時候,她天真地以為,那就是她後半生的家和依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