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第2/3頁)

萬一縣裏有辦法給他找個徒弟呢?

聽到江有糧說要是縣裏有人願意學這門手藝,他願意免費授徒,陳主任暗暗點頭。

自從縣裏成立這個非遺文化中心之後,他也借著工作的機會,接觸到不少本地的老手藝人。

不得不說,老一輩對於這種傳統手藝,都是很有情懷的,有些非遺文化之所以還能艱難傳承下來,就是因為一些手藝人哪怕不賺錢,也一直沒有丟下這門手藝。

他們縣去年就挖掘過一個剪紙手藝人,老人家一手剪紙栩栩如生,家裏堆了一本又一本的剪紙冊子,小孫女做手賬的時候,卻寧可上網花錢買貼紙,也不用老人家的剪紙,嫌棄這玩意兒不夠洋氣……

老奶奶聽完只是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潮流,現在的女孩子喜歡新潮的手賬本,卻並不妨礙老奶奶細心把自己的剪紙作品收藏起來,這也是她們這一代的“手賬”呢。

不過,縣裏專門成立非遺中心,就是為了挖掘本地非遺文化、想辦法把這些岌岌可危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的,當然不可能讓傳承人們放下生計,為愛發電。

聽完江有糧的回憶和講述,陳主任已經掩不住臉上的喜色了。

沒想到這位江老漢非但是正統的傳承人,而且對於郎山竹雕文化的歷史,還有那位老師傅的生平,也都非常了解,這太好了!

陳茽當即站起來,回辦公室拿了一份文件和一張表格過來,讓江有糧先把表格填好,然後再給他解釋文件內容。

縣裏也知道很多非遺文化之所以斷了傳承,主要還是因為從業者賺不到錢,所以,為了鼓勵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縣裏專門成立了這個非遺中心,還對挖掘出來的非遺文化項目給予經濟上和創業上的幫扶。

“傳承人申請成功後,縣裏每個月會有1000塊錢的創作補貼,供大家購買創作需要的材料。這個補貼自申請當月開始,具體會發到什麽時候,這個暫時不能確定,要看政策會不會變。政策不變,這個補貼就能一直領,也算是政府對於文化傳承人的一種保障措施吧。”

“創作出來的作品如果自己沒有銷售渠道的話,也可以交給我們代為銷售,我們在各個景區、遊客服務中心、高速公路服務區還有公路驛站,都有專門的土特產店,可以放在那邊寄賣,不過要繳納大約10%的服務費。”

“對了,如果江師傅以後想要成立自己的竹雕工藝工作室,縣裏還有一些稅收和店面租金方面的優惠政策。”

“目前縣裏正在籌備,打算借用遊客集散中心的閑置鋪面,打造一個非遺文化園,如果江師傅想要入駐我們的文化園,也可以享受三年的免租金待遇。”

“對了,為了傳播我縣非遺文化,縣裏還出台了鼓勵傳承人孵化自媒體賬號的政策,我記得小滿應該已經有千萬粉絲了吧?江師傅要不也注冊一個非遺傳承人的自媒體賬號?”

“根據政策規定,自媒體賬號注冊一年內,粉絲如果突破十萬人的話,還有一次性一萬元的特殊貢獻獎。”

咦?這個可以有啊!

江有糧剛想說自己不會拍視頻,就被兒子給拉住了。

“好的,注冊賬號簡單,對了,這個一定要等傳承人申請下來才能注冊嗎?”江小滿問道。

“那倒沒這個限制,你們可以回去先注冊起來,試著運營一下,攢攢粉絲,等傳承人申請下來了,再去做個黃V認證就行了。”

陳主任大概也覺得“一年漲粉十萬加”這種要求實在是太過分了。

畢竟人家都有十萬粉絲了,直接帶貨搞直播,不比埋頭搞傳統文化賺錢?

他以為江小滿提這個是想早點開賬號,攢夠了十萬粉絲,就能拿到這一萬塊錢的特殊貢獻獎了,然而江小滿只是覺得單單靠縣裏賣力推廣,未必會有年輕人願意為了一年一兩萬塊錢的補貼,就來學這種很難變現的老手藝。

再說了,這年頭,年輕人就算去送快遞,一年最少也能掙個五、六萬吧?

本地青年估計沒人會為了這一年一兩萬的補貼,就甘心一輩子留在郎山,畢竟越是窮人家,就越是要考慮到實際生活問題。

一個月1000元創作補貼,純手工竹雕產出慢,就算是一個月出3~4件作品吧,一件賣個幾百塊,這已經算是極高的價格了,也不過一兩千元,加起來,月收入連城裏的保安都不如,拿什麽養家、供孩子上學呢?

可是,要是能好好經營自媒體賬號,那就不一樣了。

正所謂廣撒網才能多撈魚,粉絲多了,興許就有那麽一兩個不差錢又閑得慌的土豪富二代們,願意來學習一下郎山的竹雕文化呢?

多了不說,一年就來那麽幾個,他爹這竹雕手藝,也能實現持續性輸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