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和孫哲遠的唏噓感慨不一樣, 江小滿還覺得他爸這個創意超贊的呢。

“哲遠哥你看,這個蜂箱裏面已經有兩片蜂巢了!”

江小滿在一個簡陋蜂箱前面蹲下來, 指著裏面潔白的蜂巢驚喜道,“之前我跟山巖哥他們進山割蜜,就發現很多野蜂喜歡在這種半開放式的洞穴上面,或者一些背蜂向陽的石縫石梁下面築巢。”

“後來我回來把這事兒跟我爹一說,我爹當時就拍了拍腦袋,說他早該想到的。”

“你看,要是全部用木板做蜂桶, 哪怕是便宜的二手木材,一個蜂桶少說也要三、四十元的成本, 一百個就是三、四千元。一般老百姓未必舍得花這個錢來創業。”

“可要是換成這種廢舊木材邊角料搭起來的戶外蜂箱子, 我們完全可以借助山勢,找一些野蜂喜歡築巢的地方, 花費極小的成本,就能搭出來一個這樣的蜂箱!”

“而且我跟我爹發現,這種看著破破爛爛的蜂箱, 比咱們用木板做出來的蜂桶還更容易引蜂呢。”

“真的假的?”孫哲遠聽了這番話,瞬間就來了精神。

“當然是真的!我騙你做什麽?不信你自己來看!這個戶外蜂箱, 我爹搭了還不到半個月呢,這裏面都有兩片蜂巢啦!你仔細看, 蜂巢上面有些已經有蜜了, 就是淺黃色那一塊。”江小滿隔空指了指藏在裏面的蜂巢。

孫哲遠蹲下來,打開單反相機, 哢嚓哢嚓給這個簡陋的蜂箱和裏面的蜂巢拍了好幾張特寫, 激動得手心都開始冒汗了。

這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江小滿說得對!

郎山這邊以前的山民為什麽能靠進山找蜜養活一大家子?

還不是因為這大山裏蜜源植物種類繁多、野蜂不愁吃喝, 所以哪怕在野外, 遇到合適的地方,野蜂也能築巢采蜜……

這樣說來,他們完全可以換個創業思路,不用再像以前那樣,一說到創業,動輒就要人家拿出好幾萬的家底砸進去,又或者是到處拉贊助,一窩蜂的把錢砸進去。

結果呢?錢砸完了,後續也沒有了,有些項目做著做著就沒聲音了……

可要是按照江小滿他們家這麽做,幾乎不需要多少試錯的成本。

只要確保收蜜的渠道暢通,老百姓想靠養蜂賺錢,不用額外花錢買木材做蜂桶,自己去家具廠淘點廢舊邊角料回來,在自家山頭上搭上幾十個這樣的簡易版蜂箱。

哪怕不再像江小滿家這樣,額外種植金銀花、金絲皇菊這樣的蜜源植物,單靠這大山裏的花花草草,一年割上兩茬土蜂蜜,家裏也能進賬數千到數萬元不等。

按照江小滿說的,只要找準了野蜂喜歡築巢的地方,只要花一點點成本,就能每年給家裏帶來一筆可觀的收益,這誰能不心動?

孫哲遠越想越激動,恨不得現在立刻跑回去,打開筆記本電腦瘋狂輸出!

他現在腦子裏已經有了無數的創意和想法!

他還要說服鎮上,聘請像山巖這樣常年進山采蜜、通曉野蜂習性的本地山民,請他們去指導當地沒養過蜂的人家,怎樣借助地勢和環境搭建這種成本低廉的戶外蜂箱……

至於說這種蜂箱就跟個危房似的不耐用?

呵呵……要是老百姓覺得不耐用,家裏有這個經濟實力,完全可以花錢買上好的木頭做蜂桶嘛~

想到今後,郎山這一片漫山遍野都是這樣的戶外蜂箱,家家戶戶都靠養蜂賺了錢、蓋了新房子,小孩子也不會因為家境貧困上不起高中,早早輟學去打工,孫哲遠越想越開心,當場就笑了起來。

江小滿見他這麽高興,也跟著笑了起來。

看看!就連人家扶貧幹部都覺得他們這個養蜂合作社開了個好頭,看來這創業扶貧補貼的事兒,應該有戲呀!

孫哲遠一路跟江小滿走遍了他家這邊兩個山頭,驚奇地發現,原來蜂桶並不像他想的那樣,都是放在地上了。

江家的蜂桶和蜂箱,有的放在林子裏,有的掛在樹杈上,還有的夾在巖石縫隙裏,大部分都藏得十分隱蔽,不注意看簡直發現不了。

孫哲遠原本以為這是為了防盜,防止有人過來偷蜜,後來才知道,江有糧這麽放,主要還是為了照顧到野蜂的習性,特意選的野蜂喜歡築巢的地方……

“看來要想把這個合作社發展起來,山巖和你爸這樣的技術性人才,真的是太珍貴了!”孫哲遠忍不住唏噓感嘆道。

隨即又好奇地問他:“郎山村跟老山坳子那邊隔著這麽遠,你是怎麽跟山巖他們那幫人處的這麽好的?”

江小滿尷尬一笑,把自己當初去找山巖買巖蜜送人、差點被他當成情敵給揍了的糗事簡單回顧了一下,孫哲遠哈哈大笑,覺得他和山巖這“不打不相識”的故事,也可以寫到以後的長篇新聞報道裏,作為這段創業故事中的一個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