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這麽一大片野生蜂巢蜜, 山巖他們足足花了四天半時間,才把所有已經封蓋的蜂巢給割了下來。

剩下的還沒封蓋的、還有一些空的還沒來得及儲存蜂蜜的蜂巢都留了下來。

免得野蜂們沒了家,到處亂跑築巢, 明年就不能來這邊割蜜了。

割下來的冬蜜,還沒等到他們下山呢, 就被山巖的幾個土豪老客戶給預定了。

人家還特意說明了,不要把蜂蜜搖出來,就連著蜂巢一起裝瓶, 再弄點禮盒,這麽稀罕的正宗純野生冬蜜, 他們要拿去送人的。

江小滿就在旁邊攛掇山巖, 不如趁機注冊一個他們自己的品牌,到時候等他們養的土蜂蜜也能割蜜了, 還能蹭一波品牌知名度呢。

山巖其實也早就有這樣的打算了, 只是以前他們只做這一行最高端的野生巖蜜, 消費的客戶都是靠熟人介紹來的,說白了他們做的就是口碑,有沒有牌子都無所謂。

但是以後就不一樣了。

他和幾個徒弟去年冬天到現在, 也放了幾十個蜂桶到了山裏。最近只要有空都還在接著做新的蜂桶, 畢竟, 自從有了江小滿的二手木材貨源之後, 蜂桶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別說他幾個徒弟了,就連山巖都忍不住接著做了不少新蜂桶。

山裏人窮歸窮, 骨氣還是有的, 做好的蜂桶, 外頭拿墨汁寫上名字和編號, 往山裏一放,一般極少會被人偷盜。而且他們經常跑山的,放蜂桶的時候也會刻意選擇一些比較隱蔽的地方,不太容易被人發現。

按照郎山這邊的產蜜量,一只蜂桶,正常情況下,豐年一年能產80~100斤土蜂蜜;荒年那就沒法算了,有時候遇到連續一個月陰雨天,山裏的花都開不成,也沒有花蜜,還要花錢買白砂糖去養蜜蜂呢,那就沒法算了。

平均算下來,一桶蜜蜂一年的收入大概能有800~1200元,做上一百多個蜂桶放到山裏去,哪怕去掉損耗,一年也能有個八、九萬的利潤,這在農村已經非常不錯了。

這麽一算的話,他們這每年土蜂蜜產量也不算小了,也確實需要注冊個品牌什麽的。他家小魚最近也在嘀咕,說是粉絲找他買什麽漁具,總要先問問是什麽牌子的,是不是進口的之類的。

由此可見品牌的重要性了。

只是他對這些都不太了解,只能把這件事交給江小滿。

正好,江小滿最近也要去跑一跑皇菊種植立項的事情,和山巖他們分開之後,他馬上回到家,把自己之前整理的資料打印了出來,連同他剛整理出來的老山坳子那邊幾戶人家的情況,一起放在了文件袋裏,第二天趕早就去了鎮上。

先去米粉店吃了一碗牛肉米粉壯壯膽,然後才帶著材料進了鎮政府大門。

聽說他是來找鎮上的扶貧幹部的,要申報什麽項目材料,看門的保安都笑了:“哎呀!那你去203找那個孫幹事吧,他這一天到晚閑的都快長蘑菇了。”

江小滿一陣無語。

不過想想也正常,越是窮的地方,老百姓越是沒有本錢去創業。

前些年國家倒是扶持過一陣子,但架不住好多項目都要好幾年才能看到收益啊。

就像之前鎮裏呼籲大家種洋芋那樣,要先擴大種植面積,再引進加工企業,最後形成規模效益,才能源源不斷地給老百姓創收……

普通老百姓哪裏等得了那麽久?

就像慶山說的那樣,山裏好多人家都跟他家一樣,每天一睜眼就等米下鍋呢,不讓他們種洋芋,種別的又暫時看不到錢,難道要他們把嘴巴縫起來,三年不吃不喝,等項目賺錢嗎?

叫老百姓餓著肚子創業,是不現實的。

難怪鎮上的扶貧幹部閑的快長蘑菇了。

江小滿的出現,讓陷入自閉狀態已經很久的扶貧幹部孫哲遠一時間恍如產生了某種幻覺。

是他在做夢嗎?

怎麽郎山這種地方,居然也有人主動找上門來想要申報項目?

看了看開年到現在依然一片空白的項目審批表,孫哲遠一個鯉魚打挺,緊緊握住了江小滿的雙手!

“同志你放心!只要鄉親們願意創業做項目,鎮上一定全力支持!”

“來!快坐下喝杯茶,我們慢慢聊。”

說著就跑過去把辦公室的房門給關起來了。

仿佛生怕江小滿跑了似的。

……

江小滿呆了呆,覺得眼前這個扶貧幹部看起來不太穩重,能靠譜嗎?

心裏犯了嘀咕,可鎮上下派的扶貧幹部好像就一個,除了眼前這個看起來跟他差不多大的年輕人,他也找不到別人了。

無奈之下,江小滿只能從包裏取出裝文件的袋子,又口頭把他們村和老山坳子那邊十幾戶人家聯合起來,想發展皇菊種植產業的事情解釋了一下。

“來!喝茶!吃點東西,我先看看你們的材料。”孫哲遠從櫃子下面拉出來一個紙箱子,拿了點過年鎮上發的年貨給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