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第3/4頁)

說這話的時候,方琴一臉幸福。

這——

話題又被聊死了。

姜舒蘭借口財務專業作業比較多,她去寫作業了。

留著馬鳳霞去聽方琴和馬建明兩人的恩愛事跡。

馬鳳霞苦著一張臉,向姜舒蘭求助,姜舒蘭跑的飛快。

也不知道怎麽的,當時開學的時候,方琴還挺好的,這和馬建明處對象後,一回宿舍嘴邊掛的就是馬建明。

這次數多了,大家也聽膩歪了。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到了79年的七月份,高考大軍再次來臨。

姜舒蘭忙碌自己的同時,還不忘給姜學華和黎麗梅兩人寫了信,寄了最新的高考資料回去。

她對兩人都寄以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如願以償考上大學。

而黎麗梅也不負眾望,在第三次參加高考的時候,終於如願以償的考上了首都政法大學的法律系。

姜舒蘭的得知她報考這個專業的時候,忍不住感慨道,仿佛是宿命一樣,黎麗梅再次走向了法律專業,只是這輩子比上輩子,提前了快十年。

她是由衷的為對方高興。

至於,姜學華則沒那麽好運,哪怕是復讀了兩年,仍然只考了一個大專。

在拿到這個分數後,姜學華和自己妥協了,在全家人都在辛苦掙錢種地的時候,他一個人在家埋頭苦讀,成績卻依然不理想。

可想而知,他並不是一個讀書的料子。

思來想去,大專就大專吧,就報個省城的大專,在家門口,還能照顧妻兒父母。

沒錯,姜學華在去年已經升級當了父親。

姜舒蘭對於姜學華做出的決定,並未幹預,表示只要他想通了就行。

姜舒蘭都沒反對,姜家其他人自然也不會反對了,姜父雖然失望,但是卻知道,像舒蘭和鐵蛋兒這樣天然成績好的學霸,到底是少數的。

他們姜家能有兩個人,已經是祖墳冒青煙了。

而姜學華能考個大專,這樣算來,也是不錯的。

於是,就這樣定了,姜學華去了省城讀示範專業。

在姜家人看來,大專不足以驚艷,但是在生產隊的社員們眼裏,這姜家真是好生風光,一下子出了兩個大學生。

簡直是讓人羨慕透了。

一時之間,姜家人被恭維的厲害,連帶著姜家孫子輩,下面還有幾個沒成家的小夥子,都成了香餑餑了。

這是姜家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等到九月份秋收的時候。

姜家承包的五十畝土地,一下子就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了。

姜家大哥是個種田的好把式,又不辭勞苦,幾乎是把所有的汗水全部澆灌在了土地上。

土地是最不會騙人的東西,只要付出勞動,總會有收獲。

豐收的結果也是喜悅的,姜家畝產快到四百五十斤左右,這簡直是創造了,整個生產隊最高的產量。

要知道,別人家畝產也就是三百斤左右,四百斤都算是豐收了,至於姜家畝產四百五十斤,是大家都沒想過的事情。

可別小看了這畝產四百五十斤。

要知道,姜家可是承包了五十畝的土地。

這總量算出來,絕對可以說是嚇死人的。

姜家就這麽多人,哪裏吃得了這麽多糧食呢。

而姜家三哥在姜家開始秋收的時候,就開始準備銷路了,他在市場上也摸爬滾打的一年了,有不少渠道和人脈關系。

但是想吃掉這兩萬多斤糧食,還是有些艱難的。

因為,量太大了,動靜也大,容易出事。

像姜家三哥平日做的,也都是小本買賣,那種能隨時跑路的。

這兩萬斤的糧食放在這裏,他可跑路不了。

於是,姜家三哥很快就把電話打到了,姜舒蘭那邊。

而姜舒蘭那邊也早已經有了準備,她緊跟報紙上的實事,早在同年七月份公布了,對南方廣省和福省,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

她就開始已經著手了。

讓姜學民學了開車的技術,並且組建了小只運輸隊,前期是負責運輸海島不方便用火車運送的貨物。

而此刻,這一小只運輸隊就可以派上用處了。

她直接讓姜學民帶著下面的兄弟,開了大卡車回到東北那邊去收糧食。

之所以會這麽做是因為,自從那一項改革開放的政策實行後,各地的市場,也不像是之前那般風聲鶴唳。

而是,慢慢有了做生意的人,至於原先負責檢查的人,也大多數都是睜一只眼閉只一眼。

不再像是之前那般嚴格。

而姜舒蘭讓姜學民去收購糧食,更是以公家名義去的,海島的四個廠子,如今都已經建立了各自的食堂。

需要大量的糧食。

對於,姜舒蘭來說這是個機會,但是因為家屬的身份,她並沒有直接參與,而是讓姜學民和司務長他們進行談判投標的。

東北大米有多好,當初去舒蘭他們家吃過飯的人,都無法忘記那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