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完結章

暖日照上林, 鶯囀春風酥。

一支盔明甲亮的衛隊簇擁滎陽君的車駕馳向西苑,十一歲的柳瓔趁母親與隨行的主簿計議政務,偷偷取出藏在袖子裏的小冊子翻看。

這本冊子是父親從廣州寄來的, 內容翻譯自大弗朗機國①傳教士撰寫的海上探險筆記。

文中的探險家名叫“哥倫布”, 他於十五年前奉弗朗機女王之命出海, 在遙遠的大洋盡頭發現一塊嶄新的大陸。

該大陸物產豐富, 盛產黃金白銀,還有許多新奇的動植物,以及擁有古老文明的神秘土著。

柳瓔被書中光怪陸離的內容深深吸引,這兩天廢寢忘食閱讀。

父親在信中說翻譯本書的傳教士與他交情頗好,她真想馬上見到此人, 當面請教書中語焉不詳的部分。

柳竹秋偶然扭頭見女兒入迷看書, 伸手遮住書頁,含笑責備:“瓔兒, 乘車時不可看書, 會壞眼睛的。”

柳瓔嬉笑著收起小冊子,乖乖端坐。

快到西苑了,柳竹秋再次叮囑她:“待會兒見了陛下你該如何稱呼他?”

柳瓔笑容消失了,有些別扭地垂下眼簾。

柳竹秋教導:“陛下認你做了義女,又賜你‘靜安公主’的封號, 你見了他最好跟長樂公主一樣,稱他做父皇。”

柳瓔很不樂意。

他們一家深受皇恩, 母親杖節把鉞, 父親受封侯爵, 弟弟柳瑜三歲便獲賜錦衣衛千戶, 入東宮做太子伴讀, 門庭顯赫。

她自幼出入宮闈, 也很敬愛拿她當女兒般寵愛的皇帝,但近來受一則流言影響,心中起了芥蒂。

家裏有奴仆議論她和弟弟都是今上的私生子。

嚼舌根的奴仆已被管家攆走了,可她無法釋懷,加之前不久皇帝下旨賜她公主封號,倒像佐證了謠言,教她不知如何面對皇上了。

柳竹秋猜到她的小心思,前陣子她去宣府會見金海桐,磋商兩國邊貿條約,沒能在女兒身邊開導。以前和陳尚志說好,等孩子們長大會向他們交代各自的身世,當下為他們著想還得瞞著。

她慈愛地替柳瓔插綁好略見松動的頭繩,哄道:“你乖乖聽話,母親便答應送你去廣州跟你父親住一年。”

四年前朝廷開放海禁,遭到靠走私壟斷海上貿易的南方大士紳集團抵制。

這些人不惜夥同倭寇在沿海燒殺劫掠,妄圖阻止開禁。

何玿微臨危受命出任浙江巡撫,率軍抗倭。

其妻鄧雲芝招募義勇協同作戰,連站連捷,戰果竟超過了正規軍,最終榮膺定遠將軍,出任寧波衛指揮使,成為本朝開國第一位女將領,從何玿微的賢內助轉為事業夥伴。

靠他們夫妻出力,東南至福建沿海海域治安得以穩固,民間海上商貿迅速繁榮,現已成為當地主要稅收來源。

海禁一開,大量國外的商船到港請求通商,其中大小弗朗機國的的船隊最多。

朝廷有感他們帶來的海外資訊豐富驚人,前年準許兩國在北京設立使館,又在吳淞、泉州、廣州等沿海城市開設夷務坊,輔助市舶司規範對外商貿,搜集海外情報。

陳尚志通曉弗朗機語,奉旨協辦夷務坊,已離京赴任兩年之久。

柳瓔思念父親,聽了母親開出的條件雀喜不已,保證待會兒會哄皇帝高興。

母女倆來到西苑南台,畫卷春色中琴音裊裊。

柳瓔對柳竹秋說:“陛下在彈琴。”

柳竹秋點頭:“我們就在這兒欣賞,等陛下彈完這首曲子再過去。”

她帶女兒立於南台橋頭,跟前一株桃花開得正盛。她記得這棵樹是她入職台閣時與朱昀曦親手種下的,距今已七個年頭。

這七年她和一批能人志士焚膏繼晷地努力,對國家的賦稅、吏治、民生、商貿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改革,清勛戚莊田,罷天下鎮守內臣,取消人頭稅,限制士紳特權,整頓學政,調整科舉考試內容,增設《農桑》、《匠作》、《賈論》等科目,選拔實幹人才……總之在“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宗旨下,不擾亂百姓生活、破壞固有體系,求穩求實地實施政策。

過程千難萬險,幸而收效顯著,去年年底國庫存糧已達七千萬旦,存銀五千萬兩,各地府庫充實,百姓家多有余糧。吏治遠較朱昀曦改元之初清明,邊疆穩定,軍備嚴整。農耕技術和手工業取得長足進步,商貿空前繁盛,文學文藝蓬勃發展,天下翕然稱治。

然而與中興之像相悖的是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這一兩年病痛不斷,已無法理政。

座下有眾多忠良能臣,他便放心做甩手掌櫃,將有限的精力用於閑情逸致,騎射是玩不動了,音律就成了他寄情休閑的主要逸樂。

琴音停歇,母女倆來到聖駕所在的慶雲殿。

柳竹秋發現朱昀曦比她去宣府前更為消瘦,兩鬢微霜,眼角眉梢出現清晰的皺紋,五官輪廓尚可追憶當年的絕代風華,卻已如朧月霧花,正是“日邊清夢斷,鏡裏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