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第2/4頁)

辛萬青及其手下還有太醫院的人入獄後經不住酷刑,供出了部分同謀。但柳竹秋的目的不止於案件本身,她需要擴大打擊範圍,用屠殺徹底震懾公器私用的士紳集團。

朱昀曦給了她殺人的刀,這劊子手還得慎重擇選。既要具備殺人如藨的狠,發奸摘覆的精,又須忠誠果敢,心懷正氣。

張體乾是首先躍入她腦海的人選。

他祖父曾提督東廠,通曉特務手段,他從小耳聞目睹,比正經當差的還在行。天賦素質都過關,還有舉人的身份,直接授予武官職銜合乎法度。

她趁張體乾出離憤怒時說:“你還記得當初我教你讀史,跟你說過的武後重用酷吏的原因嗎?”

那時她總結了八個字“排除異己,獨攬大權”。

張體乾了然,慨然拱手道:“學生明白了,其實學生早對當前的世風不滿,朝野中的腐朽勢力相互勾結,沆瀣一氣。他們像麥田裏的蓬草,仗著枝葉粗大搶走陽光雨露,老百姓就像病懨懨的莊稼,遲早被他們禍害光。對付蓬草得用鐮刀,學生願做周興、來俊臣,即使將來陛下要我入甕受炙,學生也無怨悔。”

柳竹秋為他的決心而欣慰,懇切寄語:“我讓你學酷吏的手段,但不想你跟他們同樣下場。你有能臣之資,我還指望你砥礪上進,做國之棟梁呢。現在教你三點,也是陛下對你提出的三項命令,嚴格奉行便可保你日後全身而退。一、不可傷及百姓。二、不可對小官吏下手。三、牢記我當日一再強調的做人宗旨。‘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不危害百姓的利益,不破壞朝廷行政體系的正常運轉,只專注打擊把持政務的高官,便可保社會秩序穩定,用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借力打力的計策見效神速,以京城為中心自上而下的“鋤奸懲貪”風潮席卷全國。

朝中挾朋樹黨的大官們訇訇落馬,各地百姓也不斷揪鬥貪官汙吏,大量官員出於避禍、威脅的目的遞交辭表,皇親貴戚們擔心民潮洶湧恐生變亂,請奏皇帝三思慎行。

雲杉向還在養病的朱昀曦奏報這些情況,一旁侍藥的柳竹秋先駁斥“民變”論。

“自古只有昏君奸佞才怕百姓,而今老百姓知道陛下在為民做主,且各地衙門也在正常辦公,民眾的生活未受影響,還不致生亂。”

民如水,君如舟,她正要借濤濤江水讓擱淺的船只正常航行。

看到堆積如山的辭表,朱昀曦不免擔心:“辭官的人這麽多,朝廷沒那麽多候補官員,且新官缺乏經驗,辦事能力肯定不及原來的老官。這樣下去也會導致政務廢弛,攪亂人心啊。”

柳竹秋胸有成竹道:“陛下,這些人拿辭官做威脅,正符合我們的計劃。請您即刻下旨,各衙門職位出缺,就在該司任職十五年以上的吏員裏選拔人才替補就職。不拘官位高低,凡能者皆可居之。”

各衙門的公務都靠官員手下的吏員執行,老吏們辦事經驗豐富,大部分對公務的熟悉程度遠勝上司官員,是現成的儲備人才。

柳竹秋還另有深意。

本朝開國初期吏員的升遷並不艱難,能力卓越的照樣能入職中樞,或者做封疆大吏。

後來科舉制逐漸穩定,科甲出身的官員們出於維護階層利益和歧視,在掌權後打壓排擠非科甲出身的官員,通過制定嚴苛的晉升規則一步步切斷了吏員的上位渠道,到後來一個吏員勤勤懇懇幹上幾十年頂多混到知縣級別。事業無望,使得這一人群隨波逐流,唯利是圖,從另一方面滋生了腐敗。

“陛下可趁此機會廢除吏員晉升的成規,不拘一格,唯才是舉。這樣可得三點好處:填補官職空缺,解決用人危機,此其一;打破官員吏人之間的壁壘,改善官場的僵化風氣,提高辦事效能,此其二;第三點最要緊,科舉制是士紳階層的基礎,朝廷只通過科舉取士,他們便能一直掌權。為吏員們打開仕途,讓這批人進入官場,形成新勢力牽制士紳,將來您想取消士紳的特權,推行新國策便輕松多了。”

朱昀曦贊許這個對文官集團釜底抽薪的妙計,卻另有顧慮。

“我不斷出重錘打擊那些人,他們傷不了我,定會口誅筆伐誹謗,真把我歪曲成昏君暴君可怎麽辦?”

他從小就知道讀書人罵人厲害,這次南巡更被黑了個底朝天,輿論這把無形的利劍比真刀真槍還難抵禦。

柳竹秋喂他喝下最後一勺湯藥,放下碗勺,娓娓道出新建議。

“臣女正想奏請您準許開設報館,出版一份面向百姓的白話民報。”

“民報?是類似邸報的東西?”

“是,平民裏會識字的不到一成,筆杆子握在讀書人手裏,遇到奸人想怎麽造謠編排都行,而百姓獲知朝廷動向的途徑都來自他們,這就是謠言屢禁不絕且防不勝防的症結所在。臣女想通過辦報同他們爭奪輿論主導權,用老百姓能理解的文字書寫朝廷的大事要情,尤其要向他們介紹您的善政,披露獲罪官員的劣跡,以免奸黨混淆視聽,煽惑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