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瓜分世界、出賣友邦

大明真正的底線當然不會一上來就告訴自己的談判對手,所以納蘭性德口中的底線根本就不是底線,而是談判的籌碼!

而雨果·李奧納和德加馬加拉也不傻,當然知道大明帝國不可能那麽照顧奧斯曼帝國——瓜分世界這種事情,參加的國當然越少越好!因為世界就那麽大,三個國分肯定比四個國分來的舒服……當然了,兩個國分,肯定比三個國分更舒服!

所以雨果·李奧納和德加馬加拉手裏也有籌碼——這籌碼就是大蒙古的利益了!

兩個洋鬼子互相對視了一眼,同時露出了嚴肅的表情。

雨果·李奧納說:“副大臣閣下,奧斯曼帝國是我們基督教文明的死敵,如果你們大明要堅決的站在奧斯曼帝國一邊,那麽這次旨在瓜分世界的會晤就沒有必要再進行下去的。”

德加馬加拉則一臉神聖莊嚴地說:“天主的信徒永遠不會原諒天方教所犯下的罪行……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必須被收復!”

納蘭性德聽了兩人的話只是淡淡一笑,心說:“你們還說我們是魔鬼的信徒呢!他們天方教徒的主和你們基督教的主還是同一個大神呢,怎麽都算是同門師兄弟吧?”

看到納蘭性德一臉的不屑,兩個洋鬼子的心就是一沉——這是蔑視,是大明朝對法蘭克帝國和羅馬教廷發自內心的蔑視!

就在兩人不知道該怎麽回應這種蔑視的時候,納蘭性德又開口了:“二位,我想我有必要再一次重申大明的外交原則——天朝不結盟!我們大明天朝,只有藩屬,沒有盟邦!

所以奧斯曼帝國並不是大明的盟友,但你們也必須正視奧斯曼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為首的東方聯盟的存在……哪怕你們極端敵視它們,它們也依舊存在,而且看起來還將長期存在!同樣的,你們也應該承認墨西哥的阿茲特克王國的存在!”

大明之所以采取這樣的外交原則,是因為藩國無外交,藩國也不是擁有完整主權的國家。它們已經將自己的部分主權交給了大明,在外交和對外的軍事行動方面服從大明的指揮。所以大明不會被它們自主的對外行動拖入不必要的戰爭和對抗當中,因為它們根本沒有自主……這就意味著大明始終可以保持戰略上的主動和自由,不會被自己的擁有獨立主權盟友所牽連,成為盟友的打手。

所以大明只是奧斯曼帝國、波斯、印度斯坦、阿茲特克的朋友,而不是盟友……哪怕吳國貴的控制的印度貿易公司實際上在保護印度斯坦,但大明也不承認印度斯坦是盟友,當然也沒有接受印度斯坦的臣服——這是因為宗主和藩屬是一家!

宗主國是父親,藩屬國是兒子。所以大明朝廷是允許藩屬國的百姓移民大明本土的……同樣的,大明的子民也可以自由的進入任何一個藩屬國生活,同時保留大明子民的身份,當然也可以入籍藩國。

另外,各藩國之間也互相敞開國門,允許其他藩國的百姓移居。

當然了,大明的藩屬國可以禁止本國百姓(無大明身份)離境,甚至可以在得到大明監國衙門同意的情況下,短期禁止宗主國或其他藩國的百姓離境。

而在這套制度之下,各個藩國的精英,通常都會選擇入籍大明,然後再以大明子民的身份在本國繼續從商、從政——這樣他們就可以得到大明更多的保護,一旦壞了事兒也可以全身而退。而離開本國移居到一些新開發藩國的藩國子民,也會逐漸華夏化……因為一些新開發的藩國往往會聚集來自大明和各個藩國的人口,他們的上層又都保留著大明子民的身份。所以必然會帶領來自各個藩國的移民一起漢化。

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夏君夷民的政策,和當年西周擴張時候的辦法完全一樣。

而隨著漢化的藩國越來越多,最後在天朝圈子當中依舊保持自身特色而不進行漢化的國家就會變得非常另類……最後也就不得不隨大流一起漢化了!

不過這種“夏君夷民”可以搞成必須要有個前提,就是這個“夏君”和下面的“夷民”差距不能太大……即便差距有點大,只要數量不多,也能同化了。歷史上西周的夏君夷民最後是成功的,那個天選美利堅在同化英裔、德裔、法裔、俄裔、愛爾蘭裔等等歐洲白人移民的時候也是比較成功的。但是非洲裔……

當然了,眼下還是17世紀,沒有飛機、火車、大輪船,交通是非常不便的,而移居他國就更不易了。所以自由遷徙只是存在於理論上,實際上的長途遷徙都是在大明朝廷、藩國君主和那幾家特許貿易公司組織下進行的……而朱和墭則在幕後操縱著一切。

所以這些年移民去北美的都是漢人、蒙古人,被扔去南洋開拓的大多是朝鮮人、日本人、安南人……當然了,也有一些潮州人、閩南人作為新藩國的上層遷移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