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至愛親朋,手足兄弟,比猴還精!

聽了索非亞的問題,康熙汗就苦笑著回答道:“索非亞,其實大明的版本,大清的版本,大蒙古的版本都是同源的,從根子上說,都是前明的那一套,或者更準確的說,都是儒家的那一套東西,如果再要往深了挖,就是西周傳下來的那一套不斷修修改改。朱和墭在前明傳下的版本基礎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才有了如今的新明制。而朕則是參考著新明制對源自前明的清制進行改革,才有了如今大蒙古的五八旗體制。”

索非亞一邊看著康熙汗給彼得一世提供的參考方案,一邊小聲詢問:“既然新明制和五八旗制是同源的,那陛下為不建議羅刹照著五八旗體制進行改革?”

康熙搖搖頭道:“大蒙古自有國情特殊,和羅刹,和大明都是不一樣的。我大蒙古和之前的大清,其實都是以寡臨眾,有點……有點像西班牙人在新大陸的局面,甚至還有所不如,畢竟漢人和印度人可不是印第安人能比的!所以要謹防內變。”

已經當了三十多年皇帝的康熙,現在算是完全明白了。儒家的那一套源自西周,而西周到秦漢這一段,華夏文明一直在東亞大陸上擴張,差不多把東亞這一塊最好的土地都占了去……那麽好的土地,哪怕在兩三千年前,也不可能是真正“無主”的。所以西周的那一套本就有殖民開拓的成分,什麽夏君夷民,國人野人的,還有以血脈宗族為核心的組織體系,都是那個時候傳下來的。

大清的八旗制度其實就是來了個反向操作,搞起了“夷君夏民”。但是由於滿人面對的不是零散的夷人、戎人部落或小方國,而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人口巨多的巨型民族,所以就很難搞好了……搞不好不是他不聖明,而是大清自有國情如此!

而康麻子搞出來的五八旗,則是吸取了八旗體制基本盤太小的教訓,把八旗搞成了四十旗,佐鄰數目也搞到了兩千多,旗人戶數更是超過了六十萬,人口更是達到了三百余萬,這實力比起當年的大清八旗真是強太多了!

如果他能把五八旗擰成一團,人口再增加到一千萬以上,那大蒙古的江山就穩了!

康熙接著又道:“而羅刹和現在的大明,都是本族治本國,當然要盡可能追求上下一心,同欲同德,能平均的話,最好還是平均一些。如果羅刹貴族連本國的羅刹語都不屑說,而是以說法語為榮,那他們還會把本國族人當自己人嗎?怎麽搞下去,豈不是要隔絕上下貴賤,生造出一個以寡臨眾的局面嗎?”

康麻子吃夠了以寡臨眾的苦!他如果是漢人帝王,朱和墭無論怎麽折騰都顛覆不了大清江山……甚至根本就折騰不起來!所以他得知一部分羅刹貴族居然以說法語為榮,馬上就聯想到了當年的大清八旗貴胄。

如果羅刹國上面的大老爺裝法國人說法語,下面的貧民當農奴說羅刹語,這羅曼諾夫王朝的江山能穩住嗎?

索非亞本來也是個“西歐迷”,但她現在當了“三哥國”的大土豪,自信也就起來了——那幫法蘭克貴族大部分都是表面光鮮,大部分人家裏面連區區一百萬銀盧比都拿不出……他們的女兒也只配給胤衤尼當皇家情婦。

想到這裏,索非亞對康熙道:“明白了,我到了羅刹國後,一定讓彼得向大明多學學。”

康熙點點頭:“不過羅刹也不能照搬明制,畢竟現在的大明是朱和墭領著一般沿海莠民打出來的,那幫人在陸地上沒有什麽產業,再怎麽均田地也是均別人的田。而且那幫莠民之中的骨幹中堅本就是海賊海商,重工商和輕農業,所以新大明才能大興工商海貿……這一點不僅我大蒙古比不了,就連羅刹國也比不了。羅刹雖大,但卻占了一大片爛地!所以涉及農奴和土地的改革,最好先從黑海附近新征服的土地開始。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在靠近黑海的地方修建一座南京城,作為羅刹國的工商海貿之本。”

索非亞聽了康熙的建議,連連點頭道:“黑海沿岸和南羅刹的土地自古以來就比北方莫斯科周邊的土地要好,過去東羅馬帝國還興旺的時候,那裏就是東羅馬的殖民地和糧倉……不過如今君士坦丁堡在奧斯曼帝國手裏,黑海的出海口給鎖住了。走多瑙河往中歐而去的路線,也因為河口被奧斯曼控制而難以走通。而且修建一座新首都的投資也是天文數字!”

康熙拍了拍胸脯,笑道:“這些都抱在朕身上……朕會給奧斯曼留一條活路,奧斯曼自然也會給羅刹留一條活路!只有這樣,大家才都有的活!

至於建立新首都的投資,朕可以出一部分……索非亞,朕不會讓你空手而去的。不過這投資一定得有回報,這羅刹南京城裏面的好地塊,彼得得給朕留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