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你有北約,我有東盟!(第2/3頁)

但是現在的航運技術根本不可能支持這種洲際大戰。歷史上打鴉片戰爭時,英國人算上海軍也就派了兩萬人,能上岸打仗的陸軍最多萬兒八千。這可是一八四幾年的事兒了!

而現在,朱大皇帝就算傾舉國之力,頂天就是發送個幾萬遠征軍去美洲或是印度。想要繞過非洲或是南美洲往歐洲派出萬人以上的遠征軍……那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同樣的,現在的路易十四也不可能往馬六甲以東或是走南美過太平洋往日本、菲律賓派出大軍……就算費了老鼻子勁兒派個幾千人過來,也是送人頭。

所以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決戰,在未來百年,甚至一百五十年之中都不會發生……如果兩邊都搞了工業革命,在技術上不能形成一方對另一方的碾壓。那麽這種洲際大戰至少得要在大規模裝備蒸汽戰列艦後才會發生。就如同歷史上的日俄戰爭!

但是大規模的洲際戰爭不會發生,並不等於雙方會相安無事直到蒸汽大艦隊出現。

雙方還可以在北美洲和印度洋上展開爭奪,還可以扶植代理人進行戰鬥以削弱對方的實力。

“皇帝陛下,”聖·菲利普說,“您在新大陸方向上做得非常成功,扶植了商國和阿茲特克王國這兩個代理人,只用了極小的代價就讓西洋兩大帝國之一的西班牙帝國陷入了危機。如果蒙特祖瑪王能夠奪取部分或整個墨西哥,而商國的殷家部能推進到密西西比河西岸……那麽未來的美洲形勢,將會對大明非常有利。

而在印度洋和歐洲方面,恕我直言,目前的優勢在路易十四和康熙汗一邊!”

朱和墭的國策就是遏制美利堅嘛……從美利堅誕生前將近一百年開始遏制!所以他在新大陸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都大於在印度、歐洲方向上的投入。

在歐洲那邊,他就是通過軍火貿易支持奧斯曼帝國。在印度洋上,則是通過吳、尚、耿的三藩余孽支持印度斯坦帝國和康熙汗還有一群歐洲殖民者對抗。

可奧斯曼帝國才兩千多萬人口,經濟、科技、軍事等各方面都比歐洲人弱,在歐洲大分裂的時候,奧斯曼還能占點便宜,但是在維也納陷落後,一個路易十四帝國已經漸漸成形了——維也納之戰為大明爭取到了大約八年的時間窗口,否則商方國、殷家部和阿茲特克國的發展是不會那麽順利的。但是這個窗口期隨著路易十四帝國的成形,已經完全關閉了!

而吳、尚、耿三藩也不是康熙汗的對手!他們打仗還行,搞政治完全外行。而康熙則是軍事、政治兩手都很行。而且康熙年紀輕、精力足,吳國貴、尚之信、耿精忠都老了。他們入印度的時候都已經四五十歲了,現在吳國貴、尚之信都是年紀一大把的老爺子了,而耿精忠已經死了!

那個吳應熊入緬甸後就一直躺平,現在也已經病入膏肓,估計也活不了太久了。

另外,跟隨他們一起入緬甸、入印度的三藩老兵基本都不行了,不是退養就是病死。而新一代的三藩武士都變成了在緬甸和印度占有莊園的封建領主……在一幫印度首陀羅的伺候下,他們現在也沒什麽勁頭去和康熙汗爭鬥,甚至“反帝反殖民”的意願也不足。

在吳、尚、耿三藩在孟加拉圈占的加爾各答府和吉大府地盤上,西方殖民者的商館、使館開得到處都是,港口中停泊的商船主要也是西洋的……甚至還有大片的西方僑民區,就差建立租界了!

雖然朱和墭一再提醒他們要小心西方殖民者,但是這些三藩貴族為了撈錢,完全置若罔聞。而朱和墭派出的緬王府(緬王朱怡鏡尚未就國)也需要三藩貢金維持開支,所以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而朱和墭自己,其實也不願意把印度斯坦納入天朝文明圈……印度斯坦的地盤雖然不大,但是人口很多,差不多有七千萬,不必大天朝少多少。如果朱和墭把印度斯坦圈進來,印度移民還不得成群結隊往南洋跑?

所以他也只能由著莫臥兒朝在印度斯坦搞腐敗。

這也是沒辦法的,誰到了那裏都腐敗……康熙汗的帝國早晚也會腐敗得不成樣子,但是因為康熙汗有“中亞老爺供應鏈”,所以能夠維持得比較久。

而與此同時,歐洲人對印度南部殖民地的投入明顯比歷史上要大。他們現在已經進不去南洋,自然只能在印度南部加碼投入了。

因此這些年在印度南部的海岸線上,已經出現了荷屬印度、英屬印度、法屬印度、葡屬印度、瑞屬印度等五塊越來越大的殖民地了。荷、英、法、葡、瑞四國,以各自的殖民地為基礎,不斷向內陸擴張,占領和屯並原屬於印度土邦的地盤,大有將印度南部完全瓜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