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秀才造反,有書就行!

大明明王監國元年十月。

隨著大明朝廷委派的江北總督兼兩淮鹽運大使彰武侯楊秀清的到任,以及一系列鹽務新政的頒布,揚州東關一帶的市面終於又一次變得熙熙攘攘起來了。

揚州東關緊挨著大運河,同時也是蘇北沿海各處產出的食鹽通過鹽運河和大運河進入揚州的通道……因此從明朝中後期開始,這一帶就成為了富甲天下的揚州鹽商聚集地。

不過這鹽商雖富,在大清小聖主康麻子眼中,也就是一頭頭圈養起來的肥豬……需要花錢的時候捉幾頭來宰了便是。自打粵滇亂起,大清朝的軍費開支就完全失了控制,朝廷的那點稅收根本禁不住花銷,所以揚州的“肥豬”們挨宰的時候就到了,這三四年間,前前後後報效了不下兩千萬兩銀子。

當然了,康熙是聖主嘛!也不會白拿這些鹽商的銀子的。所以在淮東即將遭受明軍攻打的當口,他就命令施瑯、傅弘烈照著揚州鹽商報效銀子的名冊抓人……不,是保護起來!

施、傅二人就把揚州東關這邊有頭有臉的大鹽商的全家,連帶著丫鬟、仆役,全都保護起來,送去了北京。男的一律當包衣奴才,女的則看年齡、長相,還過得去的就分給北京之變中沒了老婆的八旗子弟當娘子了。康熙自己也以身作則,分到了十個揚州瘦馬以紀念死於北京之亂的馬佳氏……

但是施瑯跑路的時候還是留了一線……並沒有屠城,只是抓了那些送錢給大清充軍費的鹽商,還把順帶著把揚州全城上档次的青樓和養瘦馬的人販子給洗劫了。

所以被明軍收復的是一座還存著一些元氣的揚州城。

當然了,這座揚州城和明末揚州十日之難前的繁華是不能相比的,但是放在全國人口只有兩千多萬的新大明,也算是不錯的地方了。

而且揚州、通州、淮安三個州府境內的海灘鹽場也還存在,這些才是揚州繁華的根本啊!

而借著揚州鹽務新政的施行,覬覦鹽業大利的商人和資本,就開始從大明各地向揚州東關這邊匯集過來了。而其中也有一些從北方“逃回來”的大鹽商家的夥計,也都熟門熟路地幹起了販鹽的老本行。

在揚州東關大街附近的一條小巷子中,一座空置了好幾個月,最近才放租出去的宅院裏頭,就住著這麽一群據說是從北方跑回來,現在準備合夥創業的“小鹽商”。

而為首的兩人,正是周培公和李光地!

這兩位一個是湖北人,一個是福建人,口音不對,太容易露餡,所以到了揚州之後就不怎麽出門,一直宅在院子裏面研究反書……同時指派桐城人張英領著一群從被“請”去北京當奴才的“鹽N代”,出們去張羅食鹽的買賣。

他們選擇“搞鹽”可不僅僅是為了打掩護,還為了方便轉移“造反資金”——這可是他們研究明朝錦衣衛編寫的“反書”後得出的結論!

原來造反事業是很費錢的!

所以在錦衣衛反書的記載中,明朝的白蓮教徒在大部分時候都忙著斂財……周培公、李光地二人是不用研究怎麽斂財的,康熙會給他們發經費的。

但是這些經費怎麽轉移,造反的白蓮教徒們又怎麽集中,造反用的兵器怎麽輸送,造反的宣傳鼓動工作又該怎麽進行,還有造反的指揮機關怎麽設置,造反的命令怎麽發布,反賊團體的中下層該怎麽控制……等等的一大堆問題,在周培公找到的那本錦衣衛“反書”當中都有非常詳細的記載。

這部書……簡直就是個造反指南啊!

周培公得了這本奇書之後當然是如獲至寶,不僅馬上整本抄錄下來帶回去仔細研究,還一個勁兒的誘惑和他一起南下的李光地、張英、趙申喬、高士奇一起看。

而這幾位在大清境內的時候都還能把持住,瞄都不瞄一眼。但是當他們乘坐的沙船從海州抵達揚州府的瓜洲埠稅關後,他們馬上就改變了想法……既然他們已經走上了造反的道路,那麽造反指南還是要好好看的!

萬一裏面真有東西呢?

就在周培公和李光地二人看反書看得津津有味,臉上還浮現出高深莫名的笑容的時候,一陣腳步聲響就從兩人所在的書房外面傳來了。

正在研究反書的周培公和李光地一下就慌張起來了,李光地放下反書,抄起了一支燧發槍,顫顫巍巍地對準了房門。而周培公則深吸口氣,道:“誰在外頭,是張五嗎?”

外面傳來了張英的聲音:“是我,李六。”

李光地這才松了口氣,低頭一看被他攥在手裏的燧發手槍,發現根本沒有上彈藥……

這個時候房門吱呀呀一聲響動,已經被推了開來,然後就看見一身員外打扮,腦袋上套了頂風帽的張英快步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