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朱天王的登州自由市

黃植生當然不是真的水土不服了,他這些年走南闖北,連塞外草原都去了,真要那麽容易“不服”,那墳頭的荒草都一人多高了。

他這回其實是以生病為掩護,化妝成商人偷偷離開濟南城,然後直奔距離濟南七百多裏的登州府而去。

此時的登州府,則出現了一府二主的局面,就猶如當年的潮州府。登州府的下轄的蓬萊、福山、榮成等三個縣,再加上一個寧海州,都在朱天王所部的控制之下。

文登、海陽、萊陽、黃縣等四個縣則還在大清朝的控制之下,而且大清朝的登州知府衙門也沒有關張,而是從蓬萊縣遷到了萊陽縣——還是原來的那個知府衙門,知府都沒換!

朱天王顯然比他兒子朱和墭通情達理多了,當然在登州府城抓住登州府知府張紹恒以後,並沒有把他一刀了賬,也沒有送他去幹苦役,甚至都沒勸降,而是好好的招待了一頓,然後就派人送他去萊陽了。

而且朱天王還讓這位張大知府安心在萊陽做官……還保證暫時不會侵犯文登、海陽、萊陽、黃縣這四個縣。

當然了,這個“不侵犯”是有條件的,條件是萊陽方面不要封鎖和登州府城間的商路。

另外,這位朱天王還通過張知府向大清朝廷放話,希望大清朝廷方面也不要封鎖登州府城。作為回報,朱天王也不會命令他手底下的登州水師封鎖渤海灣的入海口——這對朱天王而言,簡直易如反掌!只要他一聲令下,康熙皇帝可就沒辦法利用天津港和旅順口保持同西洋朋友之間的聯絡了。

因為維持天津、旅順這兩個對外交流的港口對康熙的好處不小,而且康熙暫時也無力收復登州府城。所以這位康麻子幹脆就默許了黃縣——蓬萊商道的存在,同時也允許進出天津的各國商船在登州港靠岸繳稅……

在這種雙方都能達成默契的情況下,朱天王治理下的登州府城一帶,也就成為了一個相當特殊的存在。

這種存在有點類似於“自由市”。仿佛大明和大清之間的戰爭,和登州府城這座位於山東半島北側、渤海灣入口處的海港城市沒有一點關系。

而當黃植生到達這裏時候,他首先看到的就是正在開工修建中的“自由市”外墻。

登州府城其實本來就是天下聞名的堅城,不僅擁有高大而且堅固的城墻,而且北面臨海,西面還有丹崖山高地可以倚靠。本不需要修建什麽外墻,也能確保城堡的安全。

但是成為登州之主的朱天王,還是命人在登州城外修建了一道長達十八裏的卻月型外墻,從丹崖山西面,一直修到了三仙山(位於登州府城東面)的東面,圈進去了一大片土地,從而將登州府城置於敵方火炮很難夠得著的安全區域。

另外,登州府城和登州外墻之間的區域,又能用來安置跟隨朱天王從天津撤過來的漕工和漕工家眷。還能用來修建商埠和商港——登州的新商埠和新港都位於丹崖山西面的田橫山的西側。

一旦新商埠和新港完工並且啟用,登州府城和登州水城就會變成純粹的軍城和軍港,清軍想要偷襲的機會都不存在了。

而將來登陸遼東的登州軍的大本營,就會擺在登州府城之中!

另外,朱天王還從天津帶來了三千匹蒙古馬,其中包括上千匹的母馬!

這些母馬可比江南的“兔兒馬”和西南的滇馬大多了。朱天王又從中選出了二三百匹個頭相對較大的母馬,圈養在了登州外墻內的三仙山下的一處馬場內,等著安達盧希亞種的種馬從江南運來,就能開始繁殖了!

而黃植生趕到登州的時候,登州外墻都還沒完工,只是挖掘了一道長壕,並且用挖壕時取出的泥土夯出了一道矮墻。

矮墻之內,則有幾處看著相當忙碌的工地,而登州自由市的商埠則在高大堅固的登州城墻之中。

隨著大量人口的到來和自由市的出現,登州城內自然變得極為繁華。

城內熙熙攘攘的,什麽樣打扮的人都有!穿明朝衣服的,穿清朝衣服的,穿朝鮮服裝的,還有明清混搭的,甚至還有不少穿著洋裝的西洋人,都在街頭摩肩接踵的湧動。

黃植生入了城以後就跟人打聽“蓬萊銀號”在哪兒?很快就尋到了位於登州城北一條衙門雲集的大街上,並且在登州城內最大的衙門——登州天王府的隔壁找到了這座開設在一所大宅院內的銀號。

進入銀號之後,黃植生又取出了一枚上面有著“PBOC”和“PRC”這兩組英文字母的手打銀圓,交給了一名銀號管事。

很快他就被另外一名蓬萊銀號的管事領著,通過銀號後院的一扇偏門直接進入了登州天王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