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想大明、盼大明,大明來了更遭殃!(第2/2頁)

第二件大事是興學堂……漸廢科舉!

興學堂一是為了有教無類,要人人都有書讀,至少可以入蒙學讀書習字,不至於當文盲。二是為了讓民間天姿聰明之童,可以一步步的考入小學,升入中學,最後成為大學、軍學、法術學、律學、醫學、商學等諸學之生。

學堂大興之後,取士之道當然也會為之一變……科舉取士將會逐漸改為學堂取士、公吏考試和兵部推薦等諸多方式相結合的辦法,以寬取士,以嚴用之!”

朱和墭的話說到這裏,底下人這些咨議官,特別是來自南直隸、浙江、江西的咨議官們都已經有點色變了。

一個均田,一個興學堂廢科舉……要這麽搞,南直隸、浙江、江西的士大夫還這麽混?

南直隸、浙江、江西的人口密度要比廣東、福建高,而且那裏的宗族也沒有廣東、福建那麽緊密。

廣東和福建的宗族其實還處於不斷開拓當中——雖然他們已經把廣東、福建開拓得差不多了,但南洋還大有可為!

所以這個時代廣東、福建的宗族內部沒那麽“卷”,也就容易抱團。

土地宗族共有本就是常態,除了那些滿清的官僚之外,基本就沒什麽大地主了——廣東、福建那邊爭土地、爭水源都靠宗族械鬥,沒有很強大背景的大地主拿什麽去打?

而南直隸、浙江、江西的士大夫地主主要考功名保住和侵占土地,不怎麽依靠宗族,雖然也存在一定數量的族田、學田,但遠沒有廣東、福建那麽多。

所以均田抑兼並就是割他們的肉啊!

另外,南直隸、浙江、江西的士大夫地主上升路子窄。不像現在的廣東、福建,出了一堆軍功貴族,而且出海的路還寬了。

他們就憋著勁兒想在科舉上翻盤,把大明朝廷從廣東人、福建人手裏“考”過來!

可是這科舉漸漸的就不考了……如果科舉不考,改用學堂取士為主,那廣東、福建的大學、軍學、法術學、律學、醫學、商學等諸學堂肯定不會比南直隸、浙江和江西少啊!

到時候官場上通過學堂上來的各省官員人數肯定差距不太大,而軍功貴族又是福建、廣東人多……

就在這時,朱和墭突然又說話了:“而第三件大事,則是要逐步推行一套新稅制,要加強在商品的流通環節征收間接稅!”

還要加強征稅!

南直隸、浙江、江西的咨議官們腦海中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話:“想大明、盼大明,大明來了更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