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康熙皇帝,您還聖明嗎?

康熙十年的八月十三,中秋將至,鰲拜的三周年忌日也將至了。

十九歲的麻臉天子玄燁還記得,自己是康熙八年的五月將不可一世的權奸鰲拜給一舉鏟除,從而將大權牢牢掌握在手的。不過他一直覺得自己應該當個仁君,所以在逮捕了鰲拜之後沒有將他明正典刑,而是讓人折磨了這個逆臣快三個月後,才恩準鰲拜在中秋節病死獄中的……好去下面和他死去的家人們團聚!

真是皇恩浩蕩啊!

這件事兒幹得可真是漂亮,既得了仁義之名,又給了鰲拜一個體面,還順帶著出了口惡氣,同時震懾住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這三個宵小,不,是宵老宵大!讓他們別起什麽異心,老老實實的配合削藩!這樣說不定可以饒他們三個善終……馬上善終!

但是今兒康熙坐在乾清宮南廡房中的南書房,就是抓捕鰲拜的那個南書房內等著翰林院掌院學士熊賜履來講《三國演義》時,卻突然想起了那個十惡不赦的權奸鰲拜。

那鰲拜雖然壞到了家,但是他對三藩和明朝殘余勢力的威懾力還是很強的。他在的時候,朱三太子、朱三太孫什麽的,可不會鬧得那麽大,更不會有什麽諸葛亮的後人來保朱三太子、朱三太孫!

而且鰲拜這個權奸一定能搞清楚到底是真有什麽厲害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孫,還是尚可喜、尚之信、尚淑英一家子在廣東養寇自保!

原來尚淑英、鄧光明所上的題本和奏折,還有汪德平、劉進忠、薛章、鳳鳴山等潮州府的文武官員或聯名或單獨所上的題本,現在都已經到了北京,全都擺在了康熙皇帝的案頭——這可真是一大堆的題本、奏折啊!

之所以會是一大堆,那是因為這次出現在廣東潮州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孫很不一般,不是旋起旋滅,而是反反復復的折騰,事兒還越鬧越大,而且還發展迅猛。

從一開始的活捉朱三太孫一名,到後來的朱三太孫被同黨劫走,再到後來朱三太子、朱三太孫、諸葛軍師一起大鬧揭陽縣,還在貴嶼都以空城計擊破續順公府旗兵……雖然鄧光明最後經過苦戰總算將朱三太子、朱三太孫困在了貴嶼都城內,但是續順公府旗兵也損失慘重,傷亡居然高達二百余人!

這可是旗兵啊!

居然一戰就損了那麽多,這說明什麽?這回出現在潮州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孫戰鬥力驚人……如果不是尚可喜那老東西和尚淑英那克夫娘們在搗鬼養寇、虛報損失的話!

而另一個讓康熙皇帝鬧不明白的,當然就是諸葛亮的那個妖道子孫是怎麽回事?

又是諸葛神雷,又是秘傳空城計……這些東西《三國演義》裏好像都沒有啊!難道是看書不仔細給漏了?

為了弄個清楚,昨晚上康熙皇帝連牌子都沒翻,而是抱著本《三國演義》從頭看到底,一個字都沒落下,可還是沒找著什麽諸葛神雷、什麽秘傳空城計的。

不過康熙皇帝還是不死心,今兒幹脆讓侍衛去通知了翰林院掌院學士熊賜履,讓他別說什麽四書五經了,改說三國……這可把熊賜履給急壞了!

不會啊!

大柵欄說書的藝人才說三國,他一翰林院掌院學士,從二品的大官,怎麽會說三國?馬上去大柵欄拜師學藝也來不及啊!

可是君命難為啊!皇上要聽三國,熊賜履就得說三國。而且他也知道康熙皇帝是少年英主,不會無緣無故要聽三國的。他要聽三國,那一定是關系到軍國大事。身為“翰林院說書”,熊賜履就得好好說,努力說,一定要讓這位少年英主從《三國演義》當中得到一些治國理政的道理。

所以熊賜履只好硬著頭皮,帶上一套《三國演義》,就往康熙皇帝所在的南書房來了。

當他抵達的時候,才發現中和殿大學士圖海、金巴泰,保和殿大學士索額圖、李霨,文華殿大學士對喀納、馮溥都已經齊聚南書房,一個個垂手落肩在那裏站著。

這是什麽意思?熊賜履心想:“那麽多人一塊兒聽我說三國?我說的不好他們不會笑話我吧?”

熊賜履心裏沒底,但是該盡的禮數也不能落下,進了南書房後,先恭恭敬敬的跪下,然後把隨身帶來的《三國演義》擱一邊,再給康熙皇帝叩頭。

叩拜完畢,聽見康熙皇帝說了句“平身”,才拿起《三國演義》,從地上爬起來。

“熊賜履,”這時康熙皇帝一本正經的開口了,“朕想考考你。”

熊賜履道:“請陛下出題。”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中,諸葛侯擺了個空城計對付司馬懿的大軍,如果司馬懿不管不顧,蒙著頭殺進去,結果會如何?”

“不會的,”熊賜履笑道,“諸葛亮算準了司馬懿多疑,一定會上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