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火炕、石炭(第3/3頁)

老韓頭的眼神太明顯,包三兒被看的後背寒毛都起來了。忍不住解釋道:

“按照往年的做法,從這會兒起多儲備些柴火,木炭也就足夠了。可……韓叔,你出門的時候注意沒,咱們這周圍稀稀拉拉的林子都快沒影了,打從上半年起,這附近的柴火,有近半都是從通河,宛平運來的。你說,這天冷了柴火,炭能漲價成什麽樣?咱們有了炕之後,這用量有多少?細算起來,怕是比米都拋費。”

林子都快沒了?一向只看著鋪子不怎麽出門的老韓頭忙轉頭看向邱海哥,這些日子買柴火的事兒都是這孩子幹的,他還真是不知道。

邱海哥雖然不說話,可反映不慢,老韓頭眼神一過來就明白他問啥,布林布林的眨了眨眼睛,點了點頭。

“哎喲,這事兒整的,這是連著柴火都要搶了啊!”

老頭生活經驗還是有的,窗戶紙一點破立馬就明白了包三兒這麽準別的意思。忙跟著說到:

“要這麽的,還真是要多準備點石炭了,這東西雖然味道難聞了些,還要防備炭毒,可只要通氣通的好,火頭卻能有保證。”

說到通氣……包三兒腦子裏立馬就閃過了鐵皮爐子,那東西裝上鐵皮管子,好像也挺實用,保暖性挺好。只是這年頭的鐵啊,那是屬於官府專營,一般人想一次性買一堆,基本不可能,誰知道你是不是要打造兵刃是吧。為了不招惹麻煩,還是不碰吧,最多到時候送到錦衣衛衙門去,換點好處。

包三兒心裏將這事兒記下,轉頭繼續說自己的安排。

“如今咱們屋子多,春嬤嬤,你明兒收拾出一間來,對了,就西廂房的耳房吧,以後專門存石炭,存上一屋子,咱們這一個冬日總夠用了。”

一屋子?那肯定夠用。可這樣的話問題又來了,老韓頭皺著眉頭問:

“又是修整屋子,又是起火炕,又是采買石炭,三爺,咱們家這銀子……這個月鋪子裏才攢下三兩多……”

“放心,我自有主意。”

他是家主,既然這麽安排了,那銀子自然他來想法子。

作者有話說:

煤這個詞,李時珍《本草綱目》上第一次將石炭標示為煤,而此時這本書還在編撰,萬歷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綱目》初稿,以後又經過10年三次修改,前後共計40年才完成。萬歷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後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所以此時的石炭還叫石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