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2/3頁)

陸霜聽著都驚呆了:“不是要開布莊?現在還要開織坊和染坊嗎?這得多少錢啊。”

一聽開布莊,陸洵愣了愣,而後就是大喜,問陸承驍準備往哪開。

陸承驍倒沒說什麽十八家分號的豪言,只把和柳晏平商量的,哪裏找得著合適的鋪子就往哪拓展的事說了。

可陸洵哪能聽不明白啊,說實話,要論做生意,他自己和老大老二綁到一處都不如一個老三,後又加了柳漁和柳晏平兄弟,如果陸豐有一天能被做出名號來,那一定是經老三的手。

陸洵激動地連說了三聲好,這才道:“你有這志向好,布莊和繡莊一起拓展,咱們兩家也能一直相照應著。”

不過轉念想起陸承驍還說要開織坊和染坊的,也就跟陸霜一樣擔心本錢不夠,“哪怕就是先開一家鋪子,再加上這織坊和染坊,投入也不會小的。”

陸承驍點頭,道:“年前年後還會往兩浙走兩趟,找鋪子也要時間,另外織坊和染坊也還得物色合適的手藝師傅,一時半會兒恐怕不會有那麽快,邊賺邊往裏填補,應該沒問題,我和晏平晏安昨日商量著,這幾天分三路去各縣找中人,至於袁州城那邊,過幾日去洪都府,船在袁州停一停,我去找找中人,咱們縣這邊也打聽打聽,哪裏好作開織染坊的場地。”

要做織染,那是極占地方的,織坊不說,織機就不會少,而染坊那邊染缸、晾曬和存儲,地方小了就弄不成。

陸洵點頭,對於織坊和染坊是陸承驍和柳家兄弟合作開織紡和染坊沒有異議,他也瞧得出柳家的潛力,強強聯合沒什麽不好,因而只道:“如果本錢上不夠,我這裏能湊些,你周轉過來再還就是。”

分家了,他不能說直接幫襯,不然以後說不清楚,一碗水要端平陸洵還是懂的。

陸承宗那邊也道:“我這裏多的沒有,大多是貨,不過湊個二三百兩也沒問題。”

陸承驍謝過,“若有需要,一定跟爹和大哥張口,織染上的手藝人,也請爹和大哥平日裏幫我打聽物色著些。”

這個自然沒有二話,陸洵和陸承宗都應了下來。

用過早飯,陸承驍送柳漁和陸霜到對面繡莊,柳漁和陸霜今日極忙,一進了繡莊後院就直接進裁剪房了。

平日裏這時候該去衙門的柳晏清,今天卻是留在了家裏等陸承驍。

柳家母子四人昨夜裏也商量了給王家送程儀之事,五十兩,衛氏經營著繡莊也有一段時間了,倒不似從前一般拿這當天價去看,看三個兒子商量了都覺得沒問題,衛氏只管拿錢出來了。

至於這錢由誰送去,柳晏清是覺得柳晏平與王明允要熟一些,柳晏平卻說該是柳晏清去。

柳晏清是長子,又比他們兄弟都常留在縣裏,家裏也好,繡莊也好,他們一出去行商還真就指望柳晏清照應著,和本縣富紳相交很該柳晏清出面才是,方不至於真有事要求人時連個臉熟都沒混上。

事情便這般定下,只等陸承驍寫個拜帖讓八寶送去王家,柳晏清這邊也去衙裏打聲招呼告個假,一會兒得了王家回信兩人往王家走一趟便是。

陸霜便是這時候出來,拿著柳漁給的銀錢準備去街上取定好的刻章。

恰恰把幾人說的話聽了個全。

給王明允送程儀……

她不需要再打聽也知道,應該是王明允要離開安宜縣進京趕考了。

陸霜腳步滯了滯,也只是一瞬,心中與自己說清楚,門不當戶不對,王明允的事與她其實沒什麽相幹,收拾心情出門去了。

陸承驍寫了拜帖,八寶走了一趟,很快回來,笑著說王明允已在家候著了,陸承驍和柳晏清備了禮去了王家。

而取了印章回到繡莊的陸霜卻是不大精神,她因聽聞王明允的消息,多少有些心緒浮動,倒不是說多惦記上王明允了,情竇初開的喜歡確實是難忘,但一面之緣也還沒到會怎樣的地步,只是因著這一事不免多想一些,想著她若能再有本事些,是不是以後婚事上選擇就會更多一些。

而不用喜歡上一個人,卻才動了念就要生生掐去,因為匹配不上。

陸霜跟著柳漁這些日子,心裏其實很拿柳漁當榜樣,在她看來,柳漁的本事一點不比三哥小,夫妻並肩,這樣的感情是她極羨慕的。

她自己要走什麽路還不明晰,可隱隱的已經意識到,多跟柳漁學些,多向柳漁靠攏,總是沒錯。

而且因著前番分家一事,陸霜也知道,鎮裏那家布鋪爹娘是會給她作陪嫁的,陸霜自己也想多了解一些生意上的事,因而想起過幾日爹和三哥三嫂會去洪都府進貨時,央了柳漁帶她同行。

“三嫂,過幾日去洪都府,你和三哥能不能帶我也去見識一下?我還沒去過袁州城和洪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