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第2/3頁)

葛安見陸承驍和柳晏平、柳晏安顯然聽進去了,稚嫩的臉上揚起笑意來。

能幫得上陸承驍和柳家兄弟,他是打心裏高興,不過這笑只是上揚了一瞬,葛安就把那笑意抿住了,頗有些遺憾地說:“只是可惜,後邊叔叔嬸嬸要賣了我和妹妹,我們連夜就逃了,具體怎麽才能把貨賣給那些人我也不知道了,如果三少爺和柳二哥柳三哥想走這條路子,可能還要費些周折打聽。”

自然是要花功夫的,若真是走私的海商,沒有門路是極難搭上線的,不過葛安當年也不過一個八歲的孩子,能摸索出這許多東西來已經是極厲害了,運氣的成分有,更多的是膽色和對商機敏銳的洞察力,或許這些東西連葛安自己都沒意識到,然而此時的陸承驍和柳晏平已經瞧了出來,這絕對是一個行商的好苗子。

陸承驍笑了起來,“你已經很厲害了,這消息很有用,若有機會我會再打聽一二,真賺了銀錢,屆時和你柳二哥柳三哥一起謝你。”

柳晏平也拱手:“謝過葛安小兄弟了。”

柳晏平這一拱手,倒叫葛安靦腆起來,羞澀地笑笑:“不用謝我,就是聽到的幾句話,也沒幫什麽。”

這卻是過謙了,這世間不缺貨物和生產力,許多人缺的是把貨物變現的能力和門路,葛安給的這個消息就似通往那條門路的地圖,有個引領作用。

陸承驍細問了葛安家鄉所在,哪個縣、哪個鎮、哪個村,葛安一一細說,甚至於連他撞上的那回海商夜間運貨的日期時辰都細細回憶一番,與三人說了。

這其中也包括那領頭人年齡和相貌身形,都細形容了一番,又指著自己右脖頸一處,道:“他脖子這個位置有個指甲蓋大小的黑色痦子,我聽那外地客商喚他七爺。”

~

陸承驍和柳晏平、柳晏安在趟一條可能能踏上的財路,柳漁也在探索如意繡莊可能踏上的財路。

陸豐布莊是有平價布料的,甚至於最便宜的那種粗布都有,畢竟眼下這世道寒門貧戶吃不飽穿不暖的還大有人在,為十幾二十兩賣兒賣女的也極多,有富人自然也有窮人,且窮人其實是占了更大基數的存在。

最便宜的粗布是柳漁首先排除了的,顏色和面料太差出成衣難以做出花樣來不說,消費這一档次的不會舍得買成衣,直接裁布自己做了,能省出一套衣裳的布料錢。

所以柳漁選的是色調相對豐富些但又還算平價的面料,沒有綢緞的光澤和艷麗,用得好了卻也有布衣獨特的美。

大致配出五款來,去與陸承宗結算,陸承宗一看面料還愣了愣:“三弟妹,你繡莊裏用不上這些料子吧?”

陸霜是看著柳漁一套套配色的,正興奮著,幫著解釋了幾句,陸承宗才明白,驚異之余忙替柳漁上了賬。

如意繡莊從陸家這種零碎的進料子是十日一結算的,所以記賬簽字即可。

陸承驍喊了幾個夥計,幫著把那十來匹布搬到繡莊,衛氏和陳氏剛送走兩個顧客,迎了過來幫著接下,瞧了那布料和陸承宗是一樣反應,聽柳漁解釋了是準備做樣品送到下邊鎮上賣的才算明白。

這些料子自然不上到櫃面的,直接送到了剪裁房。

柳漁還沒來得及開始折騰她的第三套系列,衛氏抱著新出的兩套衣裳先提出問題來了。

“漁兒,咱們一款衣裳分了三套碼這個便利是便利了,只有一點,哪件大哪件小不容易區分,要三套衣裳放在一處作比對才知道,現在款上得少,咱們自己賣還好,如果真照你說的是往小鎮繡鋪發,那大匹量配貨的時候要一套一套比對,豈不是亂了套?”

原來方才來的顧客就正好買了柳漁新出的款,掛版的樣衣略小,衛氏和陳氏給她找另一件時,一時竟不知哪件是大的,哪件是小的,這才發現問題。

柳漁一細想還真是,衣服一樣,只尺寸差寸許,這放到一處確實難以區分。

“得做個記號。”柳漁看著衛氏放到長桌上的兩套衣裳,在衣襟衣領幾處都翻了翻,招呼張娘子,也問陸霜和陳氏幾人:“你們看,這記號怎麽做好?”

張娘子原是在裁衣的,聞言也放下剪刀過來,幾個人湊一處討論,最後的結論是在衣領內側做一個不影響美觀,不影響穿著舒服度的小標簽,把衣服大小以數字分碼。

衣領內側,不影響外觀,但他們自己要給顧客找尺碼的話衣領處是最易看到的。

“布料得薄且軟,這樣穿上後才不會不舒服。”

柳漁聽了這建議,指間在衣領內部翻了翻,心頭一動,道:“行不行把咱們的系列名和如意繡莊的字號也加進去?”

陸承驍意識到了從面料上防抄款,而柳漁這邊因著衛氏提醒尺寸不易辨別,也想到了標識防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