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2/3頁)

這一下都不用想,柳晏安先擡了手,“這個我有想法,上回咱們在臨安城采辦時,有家綢緞鋪的櫃頭就很好看,是在貨架上方以木作花隔作裝飾,把他們綢鍛鋪的字號融進木作花隔之中,古色古香又大氣醒目,二哥你可還記得?”

柳晏平經他一提,也記了起來,點頭道:“這個可以,專做這種木作花隔的匠人那裏應該就能設計,把芳菲引和迷仙記的字樣融進去,兩個系列分區陳列,一目了然,又能讓鋪子更好看些,這樣,這事你就不操心了,遲點我和你三哥去打聽打聽做這個的匠人,請人來看一看,出幾款樣圖,屆時你選一選就行,做這種木作花隔有個好處,不耽誤繡莊生意,他們量個尺寸,畫好樣,咱們選了等做好了夜裏送來安裝即可,到時只需要把貨架上的衣裳先挪走,一夜時間就能改頭換面。”

不耽誤繡莊生意,這話可是說到柳漁心坎裏去了。

她也能大概想象出自家二哥三哥描述的那種木作花隔是什麽樣的。

“好,就辛苦二哥三哥。”

柳晏平失笑:“自家的事,說什麽辛苦。”

若論辛苦,他們哪有柳漁這個妹妹辛苦。

柳晏平想想柳漁方才說的是第二樁,便道:“還有第三樁?”

柳漁笑道:“有,也是最緊要的,找代銷商,咱們現在本錢有限,我想的是盡量不自己壓貨,先找到願意銷我們成衣的繡鋪,由對方下單交錢咱們再限期出貨,這個二哥三哥可能做得?”

“這個不難。”

柳晏平他們前番從兩浙回來,販了不少綢料,那一路都是他們自己上門找買主的,這個不管是柳晏平也好還是柳晏安也好,都是做熟了的,不同的是那時候找的是布鋪,現在改繡鋪而已,沒什麽問題。

只是柳晏平還有些猶豫,問柳漁:“成衣批量銷出去,你準備讓出多少利潤?”

這個問題柳漁此前就想過的,如今也不用細想,道:“五成利,咱們取一成半,給繡鋪留三成半。”

也就是一件一貫三百文的成衣,她們獲利一百九十五文,繡鋪四百五十五文。

柳晏平點頭,如果成衣各種尺寸都能兼顧,繡鋪可以省了養繡娘的銀錢,重點是自家他們繡鋪出的款確實好銷,一件能賺四五百文,這生意其實是極省心的。

“可以,不過有個建議,二哥說一說,你聽聽?”

柳漁點頭。

柳晏平道:“袁州城一城十八縣,小鎮過百,你有沒有想過咱們繡莊的衣裳,只做袁州城和十八個縣的生意?”

柳漁怔了怔,陸承驍卻是眸光一動,已然猜到了柳晏平的意思。

果然,柳晏平道:“咱們繡莊裏平價衣裳其實只是在縣裏能稱之為平價,到了鎮裏其實就算是高價品了,每個鎮只有富裕的那個階層能消費,下到各村村民,其實大多穿用自織土布或是粗布衣裳,所以在鎮裏尋代銷,點能鋪得開,量卻未必大,你只看崔二姐家的鋪子,銷咱們的成衣有咱們縣裏這家銷量的幾成?”

“二三成。”柳漁不用去看賬本也能估個大概。

柳晏平點頭,道:“這就是了,小鎮裏量能有限,本就只有二三成的量,再要讓三成多的利給繡鋪,我覺得倒不如只做縣級以上的,一個袁州城,加上十八個縣,解決了尺寸的問題咱們完全可以自己開如意繡莊的分號。”

十九家如意繡莊!

這一下連柳漁都怔住。

她自然是想過的,但這個實施起來並不容易,柳漁道:“想過,但第一個問題,好的鋪面不是那樣好找,咱們這個鋪子還是碰到了運氣,真要增設十八家分號,或許用時很長;第二個問題,一縣一店,離得那樣遠,管理上是否會比較困難?第三個問題,十八家分號,所需本錢也很大,要都開起來,或許需要五六年甚至更長時間。”

柳晏平笑,對應柳漁的三個問題,“第一,找鋪面可以廣撒網,一城十七縣咱們都請中人打聽著,哪裏先找到哪裏先擴點;第二,管理問題,這個可以邊做邊摸索,也不是十八家店同步開起的,請可靠的掌櫃,外邊做買賣開分號的不少,想來也不都是自家人親力親為的;第三,本錢這一塊,繡鋪賺到的錢先不分賬,咱們投進去開分號,我和晏安行商賺到的錢也放進去,其實就像滾雪球,錢少時賺錢不易,錢越多時賺錢越快的,前幾家分店開起來或許慢,到後邊只會越來越快。”

“頭一兩年分號開得少,賺錢或許比分銷出去慢些,但牌子是咱們自家的,厚積薄發,如意繡莊的名頭會越來越響,顧客對咱們繡莊的認可度、忠誠度會有很大提升,屆時便是袁州錦繡莊恐怕也只能仰望。”

袁州錦繡莊也只能仰望。

最後這一句話讓柳漁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