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2/3頁)

不,沒錢消費成衣的人自然還是買布,有錢消費成衣的也不會因為能買到同款的布就改成自己做衣裳穿,何況自己做只能仿個配料配色,可仿不出真正的形髓。

事實上因著這奇異的聯合,北街這兩家鋪子成了安宜縣百姓新的必逛之點,陸豐布莊和如意繡莊搶奪到的是原本縣裏其他布鋪和繡莊的資源。

柳漁那邊沒有比對還不明顯,陸洵和陸承宗這邊比照往年秋布上新款的日銷售額,足足高了兩三成。

~

一轉眼已是九月,天氣愈冷,繡莊這邊生意越發好了起來。

九月初六,一個年近三十的中年人找到陸豐布莊,尋到了陸洵。

這是安宜縣一個口碑頗好的中人,姓朱,正是八寶去兩浙前尋的那位中人。

朱中人說了來意,陸洵才知原是陸承驍要看的宅子有合適的了,恰因著布鋪改布莊,加之陸霜頗喜歡跟柳漁湊在一塊,常留在繡莊幫忙,陳氏幾人就都還留在安宜縣沒走。

聽聞是陸承驍想買的宅子有合適的了,索性夫妻倆個叫上柳漁,帶上一個跟著湊熱鬧的陸霜,一起去看了看。

朱中人陪同著,笑道:“府上三少爺的要求,地段要好,最好離北街不要太遠,宅子要新且精致些,兩進或是三進都可以,尋了這小一月,這幾天才碰上合適的。”

他一邊領路,一邊介紹那宅子的情況:“宅子在城東,離著北街其實不算遠,兩進的宅子,修了不過十年,三少爺說的新且精致我瞧著都符合,且是帶後院的大兩進,並不顯得逼仄,和左右鄰居的宅子也隔著巷子,我看著是極好的。”

陸洵和陳氏聽著已是有幾分心動了,陸洵道:“咱們縣裏賣宅子的不多,這宅子是什麽緣故要賣?”

朱中人一聽就知道,是怕宅子有什麽不好,笑道:“主家前幾年做生意發達了,就往袁州城去了,這邊的宅子就給女兒女婿住著,現在那邊生意做得不錯,是要把女兒女婿也往袁州帶的意思了,這邊的宅子就不準備再留,才尋到我幫他找個買家。”

言下之意,這宅子挺旺人,哪個住哪個都發達了,沒什麽烏糟事。

陸洵放心了些,那朱中人倒是又說:“不過只一點,主家要搬還沒那麽快,要到十月中下旬,不知這一點行不行?”

陸承驍倒不急著住,陸洵便道:“只要宅子好,這都不要緊。”

朱中人放寬心來,拍著胸脯打包票:“這宅子我看過,是真的好,您只管去看,指定是滿意的。”

朱中人領他們去的這處宅子離北街確實不遠,行了差不多一刻多鐘,便就到了。

“就是這了。”

這一片陸洵還真知道,住的多是縣裏有幾分家底的人家,王家的宅子離這裏也不遠了,再走過去也就是半刻鐘就到。

這一片大多是三四進的宅子,兩進的宅子還真算不上出挑,不過勝在位置頗好,清靜,安全,沒什麽亂七八糟的人。

宅子裏現還住著人,朱中人上前去敲門,來應門的是個中年婦人,見到朱中人,便知是房子的買主,等再看到陸洵,覺得有幾分面熟,略想了想,才想起買布時見過,笑了起來:“原來是陸豐的東家。”

寒喧幾句,將人請了進去,要泡茶招待,陳氏讓別客氣,先看看宅子。

這是正題,那婦人也就笑著領他們一行人看宅子:“這宅子是十年前新修過的,用料紮實,這些年打理得也還好,後院有井,用水也方便。”

確實如朱中人所說,是個修得方正的大兩進,一進院正房是五間七架梁的大屋,左右東西廂房各三間,耳房一間;二進院五間正房,左右廂房各五間,從穿廊到後院,還有一個打理得極精致的花園,一個馬廄。

圍墻修得高高的,車馬可由後門進出,宅子裏也有井,用水上也方便。

這說是兩進,其實看大小抵得過一個小三進了。

轉了一圈,陳氏真真是極喜歡的,就去看柳漁,低聲問她意見。

柳漁顯然也頗喜歡,微微點了點頭。

後邊就是問價了,宅子的價格,那婦人是早就知會了朱中人的,宅子是真好,價格也不便宜,縣裏普通的兩進小宅子二三百兩,這宅子要價卻是四百二十兩。

這再添一百兩,能直接買到一套三進的院子了。

不過陸洵也知道,這一處地段好,加之這宅子占地較大,也頗新,四百二十兩,價格倒不算太高,便就看柳漁的意思。

柳漁其實對這宅子頗喜歡,且小兩進的宅子大多是沒有馬廄的,這宅子占地的面積完全可以建三進,卻把省出來的空間做了花園和馬廄,正合了柳漁心意。

因而就點了點頭。

陸洵和陳氏其實也屬意,見柳漁點頭了,就與朱中人和房主的女兒交涉,價格上是讓了讓,收四百兩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