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3頁)

仍舊是先到陸豐見了陸洵,如今婚事已定,兩家就更親近一層了,陸洵自然陪著一道過去。

林家的水粉鋪子如今已經一應收拾停當,該運到袁州的東西也都已經運走了,只留了林太太專等著今日與柳家兄妹做個交接。

貨架、家具、廚房裏的物件,一應說了留下的東西,林太太都帶著柳漁幾人看過,鋪子屋子也收整得幹幹凈凈,並不顯淩亂,這才把鑰匙交付。

柳漁覺得林太太實是個細致人,接了鑰匙謝過她。

林太太笑著從自己帶著的包袱裏取出一只精致的木匣遞給柳漁,笑道:“聽聞你和陸三少爺喜事是將近了,咱們能通過一個鋪子識得也是緣分,我們夫婦倆這一去袁州是趕不回討杯喜酒的了,這個就權作賀禮,先送了給你。”

柳漁大感意外,便是陸洵也不曾想到,一個拱手,一個斂衽,齊齊謝了林太太,這才接過那賀禮。

林太太這般,柳漁倒覺得這不止是租個鋪子的情分了,問了問林太太在袁州的鋪子開在何處,道:“來日若去袁州,也好去拜訪嬸子。”

是還要往來走動的意思。

林太太也極高興,生意場上是多個朋友多條路的,笑著就把鋪子的新址說了,直道歡迎。

交接既畢,林太太告辭要回家和林掌櫃一同往袁州去了,陸洵和柳漁兄妹妹二人把人直送出了鋪子,再轉回來看到因為搬空了東西顯得更大的鋪子,滿心裏都是激動。

陸洵笑道:“貨架怎麽安放鋪排,你們可以仔細考慮一下,新鋪要有新氣象,這墻其實也好請人來再刷一刷,正好這七月裏,賣夏衣太遲,賣秋衣太早,倒不如花些功夫把這基本功給打紮實來,聘繡娘,備秋衣,這都需要時間。”

這話當真是說到了點子上,柳漁也借機請教:“不知成衣店一般是幾時上秋衣?”

這是陸洵的本行,他道:“其實上布的時間與我們布鋪是一樣的,總要到八月,不過那時候天還不冷,賣的薄秋衣與夏季衣裳區別不甚大,能賣的時間太短了,買的人也不多,鎮裏的鋪子是粗布走量,幾乎就略過了這個階段,也就是縣裏這家綾羅綢緞都有,需要換款,通常是極小量的拿貨,款式常新就是了,似我們鋪子裏這樣進貨的,八月頭是夏季布促銷,加上往年未賣完的秋布,至於新貨只從布莊那邊少量拿來,並不多上,真正大量上款要看天氣,約莫是八月中到八月末。”

柳漁心也就有數了,她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裝潢、招工、做出一些能撐場面的薄料秋衣,這麽算著時間倒是差不多。

謝了陸洵,與他商量好早秋用布屆時也從陸豐進貨,陸洵應下,也就不再多留,回了對面的陸豐。

柳家兄妹二人琢磨起貨架的事情來,現有的貨架怎麽利用,需要添置什麽貨架,推來擺去,柳晏平又對陸豐借了筆墨,寫寫畫畫,折騰了足有小半個時辰,心裏才算是有了個章程。

臨回去前,柳晏平又去城南成衣鋪走了走,看了看人家的貨架,這才去了趟縣衙,把鋪子的鑰匙交給柳晏清,一是讓柳晏清往後可以直接搬到鋪子這邊住了,二是把鋪子墻面新刷一遍的事也交給了柳晏清去請人,他在縣裏幾年,到底要比柳晏平人面上熟悉。

七月十二納吉、十八納征,衛氏早早的,提前了兩天讓柳晏安跑了一趟長豐鎮,通知崔二娘。

~

納征,即是下聘,也是納成之意。

這與前邊的納采又不相同了,這是個大好的日子,陸洵也好、陸家兄弟也好,是提前了兩日就歸家忙了起來,而陸承驍外祖家的親戚也都提前一天到了陸家,三個親舅,六個表舅,五個表姨,再加上舅表兄弟、姨表兄弟,那真是數都數不過來了,陸家的三進院子那是擠了個滿滿當當,客房連處下腳的地兒都沒有了。

又有不需在陸家住的林懷庚和劉璋,提前一天,一應的禮儀都對過了。

七月十八一大清早,人都到齊,媒婆林九娘和鼓樂隊也都早早到了陸家。

作為大撩的陳家大舅舅,做全和人的兩個表姨,以及陪著陸承驍去下聘的好友及一眾同輩未婚的舅表兄弟、姨表兄弟們,五六十號人全聚在陸家正廳和院子裏。

陳列在正廳的喜擔上一色兒的紅雙喜字貼著,媒婆頭戴大紅花,鼓樂手和送聘禮的後生們個個紮上紅腰帶,正是一片的喜慶。

陸家門外,陸承驍那匹馬今兒脖子上也戴了紅花,正由八寶牽著,八寶今兒也是紮著紅腰帶,一臉的喜慶,再後邊是十二輛紮了紅綢的騾車,從車行裏請的十二個車夫。

陸洵把聘書交到陸承驍手中,又把禮書交給大舅兄,看著吉時一到,忙招呼鼓樂手吹奏起來,陳家大舅舅指派著,一眾後生們或挑或拿或抱,把各自今日負責挑的聘禮都拿好,至陸家門外,整頓隊形,媒婆和鼓樂隊領頭,陸承驍騎馬,身後是喜氣洋洋挑著聘禮的幾十個弟兄,隊伍的最後方是十二輛騾車,浩浩蕩蕩向安宜縣方向去了。